“真要是能像皇上说的这样,那京城可真的要改头换面了!”陈世倌道:“臣都记下了!下去后马上着手办理!

“这事朕想过几次了,既然说了,就必定要做到!”乾隆笃定的道:“还不止是城里,城外的关厢也要好生的治理一番了。”

(“在地曰坊,近城曰厢。”关厢泛指城门外几里地之内的居民聚集地,早年前北京城的各城门外都有关厢。”)

“两年前修铁路,把朝阳门外的关厢清理过一番,今年推出的新政太多,又赶上更改国号,不宜再闹出太大的动静,放到明年再说吧。”

“接下来就要说第二件大事了,朝廷一年以前就有了造巨型战列舰的计划,图纸也已经设计出来了。但朕却命暂缓建造,你们可知道是什么原因?”

“朕就是等着这发电机试制成功,造出大型的发电机安装到战列舰上去,战舰上有了电力就更加如虎添翼了!”

“如今终于盼来了这一天,这种事就如同养孩子,生下了婴儿就不愁长大。”

“既然造出了小型的发电机,你们两部再全力以赴的研制出能供战舰上使用的大型的发电机,通过测试后就以此为依据修改战舰的图纸,然后就可以动工建造了。”

“造这样的战舰可是个慢功夫,需要的时间不亚于修一条铁路。但一旦建造出来成功下水,其对国家的重要性也不比一条铁路差多少。”

“你们看着吧,前有了蒸汽机,现在又有了电力,国家的发展就会更加日新月异了!”

“今日就说这些,已经午时两刻了,该回去吃午饭了,道乏吧!”

就像乾隆所说,这一年国家的事情太多,从京城到各省,从朝廷到各级官府都格外的忙碌。

打从圣驾返京,京城里的各部院、各省督抚,甚至各地的驻军都忙得不可开交。

国号和年号一起改了,这是一百年来未曾有过的事,自明年元旦之后就要启用新的国号和年号,这可是一点马虎不得的事情。

不仅许多印信要提前铸造出来,所有带国号字样的律法、公文、证照、房地契等等全部需要重新印制,就连国界上的界碑都要按着新国号重凿出来。

户部还要制作出青晏制钱的样钱进呈皇上过目,待钦定后交由各省铸钱司提前铸造出来,以确保在明年元旦这一天向民间投放。

军机处与户部有关东瀛省百姓的迁移政策还没有最后制定出来,但是一些有远见的日本商人已经闻风而动了。

商人的眼界比较开阔,消息也灵通,老早就知道近些年中国的发展异常迅速,自然就有许许多多赚钱的机会。

但以前苦于德川幕府的禁令,普通人根本不可能走出日本几岛。

如今日本国亡了,还风传中国要把日本人都迁到本土去,这一下机会终于来了。

许多商人们留下一些家人等着拿迁移补偿,自己则带上金银和随从,坐上船就往天津来了。

因为皇上有旨意,急于来中国的日本人,只要核实好了身份,由江户或京都府衙开具公文,就可以到海军设立的临时衙门登记,等候往来的战舰载上他们去中国。

因为移民政策还没公布,各省对这些人不予接收,所以他们只能坐船到天津,然后再到京师的外务部,凭着东瀛省的公文接洽。

报出自己想去的地方,经审核批准后,由外务部和户部出具文书,凭着文书到相应的地方落入户籍。

京城大街上剪了辫子,头顶上都留起了头发的人与日俱增。

随着暑热渐渐退去,大街上穿着各式衣装行走的人也越来越多,西洋式的、朝鲜族的、日式的,甚至有胆大的人把明朝的衣服都穿上了街。

见到这些人招摇过市,却根本没有巡捕去查问,百姓的胆子就更大了。

进了八月,秋高气爽,多晴少雨,微风习习,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到来了。

“尚敬果然没让朕失望,”乾隆的心情很好:“昨天专门差人送来了书信,说接到了朕的信后就开始着手准备。”

“定于中秋之后,八月十六即启程来京,留下几个王室成员和大臣处置善后事宜,还让朕速派遣官员和军队前往接收呢。”

“大势所趋,尚敬还是很识时务的,”张廷玉道:“琉球的事情顺利解决,也有利于东瀛的地方安定和人口迁移。”

“皇上,臣以为昭仁那里似乎也不宜再拖了,要防着夜长梦多,再横生出枝节。”

“说的是,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有多少事情也该料理得差不多了,朕看他就是故土难离、心存幻想,能拖一天是一天。”

“和亲王,你与吴波这就作准备,中秋之后就动身去日本,先代朕劳军,然后再到京都催着昭仁一起回来。”

弘昼早就听说皇上有意思让自己去日本接昭仁,心里早就盼着这一天呢,如今终于落到了实处,他忙回到:“臣弟遵旨!”

“皇上,”吴波道:“本多忠良也经常打听昭仁什么时候动身,听臣说要派人去迎接,他还让臣代为请求皇上准他一同去呢。”

“不成,”乾隆不假思索的道:“急着见昭仁也不差这一、两个月。”

“已经陆续有日本的移民迁过来了,现在每天都有几十个日本人到外务部接洽。”

“管理这些日本人没有比本多忠良更在行的了,还有许多事情还要与他商议,就让他待在京城等着昭仁来吧。”

“琉球府及各县的官员不是已经定下了吗?命他们即刻做准备,由知府带着去接收琉球各级官府。”

“朕已经给何志远下旨,命他派出一镇人马去琉球接管所有防务。”

“老五你们在日本也不要耽搁,速去速回。待你们会同昭仁从日本动身后,那边就马上着手解决九州和四国两岛。”

“澳省那里的事情千头万绪,兆惠也不宜离开太久,把最后这件差事办完了,命他不必回京复命,在东瀛就地休整后即可南归。”

“着副将孟学忠任澳省提督,步军统领衙门参将刘国琳着任澳省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