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天灾也是人祸
章节报错
李琛淡淡的摆手道:“陈君不必担心,李某并非小人,断不会把今日你所说之话传给他人,为你引来祸端的!你大可放心便是,用不着谢我!你我虽然萍水相逢,但是你能竭力将这批兵粮送至此地,我还是要代卢公向你道谢的!
此行你于国于民,皆已尽力,我绝不会害你!”
陈尚听罢了李琛的话,偷眼观察了一下李琛的神态,这才放心了下来,回想一下刚才他说起那些阉党故意如此行事的时候,李琛也怒容满面,再加上他这番话,陈尚便也可断定,李琛同样也痛恨那些阉党,绝不会出卖与他的,所以他这才放心了下来。
接近邺城城外的大营的时候,城外游走的一些饥民看到了这一列运粮的车队,于是纷纷又围了过来,跪在路边乞食,哀求李琛他们这些兵将们,可怜可怜他们,给他们一点吃的,但是李琛此时只能心硬如铁,断然喝令逐散他们,并且警告这些饥民,不得靠近车队,否则的话休怪他不客气。
当粮食运入营中,交接完毕之后,陈尚也就彻底放松了下来,不过李琛对这批粮食的质量却并不满意,这些粮食并非去年的粮食,而是至少两三年以上的陈粮,其中不少已经生虫,也有部分出现轻微霉变的情况。
可见这又是阉党亦或是管粮仓的官吏干的好事,不肯把去年夏粮发放给军队,以这些陈粮充数,实在是该杀之极,但是这件事他怒归怒,可是却没有办法,也不能怪陈尚这个押粮官,于是只能签收下了这批粮食,交给了辎重营装车准备出发。
当日李琛一刻不停,接到粮食之后,便立即押上了粮食离开了邺城,火速向着馆陶方向疾行而去。
这次行军相对来说比较顺利,前面因为有卢植大军提前扫荡了一遍,沿途未遇上黄巾贼阻拦,另外即便是有些零星的贼军,远远的看到李琛这支人马,见他们人数不少,也没胆子过来劫粮,加上前面大军过去之后,道路被大军整修了一下,路况也比较好,故此仅仅三天时间,李琛便将粮食押送到了卢植的军前。
卢植这个时候率领大军屯驻于馆陶县以北和清渊县之间,正在当地派人向馆陶、清渊以及元城三县征集粮秣。
元城原本已经被黄巾贼所破,但是当占据着元城的黄巾贼听闻卢植率领大军似乎是向元城杀来,这里的黄巾贼自知不是对手,连忙就弃城而逃,使得元城县城得以光复。
相对邺城一带,这边的情况要比邺城那边好上许多,虽然也遭受了兵祸,但是却不算太严重,当地的富家大户和贵族们结庄自保,招募青壮组成地方武装和黄巾贼对抗,保住了一些当地的元气。
馆陶和清渊二县,在县寺官吏们的坚守之下,也得以保全,未被黄巾贼击破,得知卢植率领大军来到了馆陶和清渊两县,二县的县令纷纷前来向卢植参拜,作为官吏,自然皆是士人出身,卢植这样的大儒能到他们所辖的地界上,这对他们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所以不但官吏们前来参见,而且周围各县的世族大户人家,作为读书人出身,自然而然也都趋之若鹜,纷纷络绎不绝的前来参见卢植。
如果是平时的话,卢植是懒得跟这些人应付的,但是现在他是有求于人,要在魏郡东部一带征集粮秣满足军需,所以只能耐着性子接见这些前来求见之人。
卢植不厌其烦的向这些人陈述目前军中粮秣短缺的问题,希望这些士族大户们踊跃捐粮助军,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想要说服这些世族大户们出粮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对于卢植这样负有极高声望的大儒,这件事却并不是很难。
这些世家大户们获知卢植大军需要粮食以作军用,出于各种目的,都纷纷捐出了一部分粮食送往军中。
这些人各有目的,有的希望通过捐助粮秣,获得卢植的好感,以后能为他们族中子弟谋一个出身,哪怕是卢植随便说他们几句好话,这对于提高他们家族的声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所以捐粮的事情整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
就连一些平时素有铁公鸡一般称呼的世族大户人家,这一次也没敢一毛不拔,纷纷忍痛拿出粮食运往卢植大军营中助军。
当李琛押送着军粮抵达军前的时候,卢植已经在当地筹措到了大批的粮食,这让李琛小小的惊讶了一下。
正常情况下,按说这几年间冀州屡屡遭受灾荒,水灾旱灾交替出现,各地的百姓都受灾十分严重,大批灾民得不到赈济,流离失所成为了流民,官府之中存粮也并不充盈,可是卢植还是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筹措到了这么多粮食。
由此可见,社会矛盾到了这个时候,已经达到了何种地步,经过两汉立国近四百年的时间,随着豪门贵戚以及地主世家不断的对土地进行兼并,大批土地落到了富人手中,而他们却并未承担对这个国家的义务,繁重的税负都落在了平民头上,以至于贫富分化达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
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富人对于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很强,但是穷人却基本上毫无抵抗能力,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就立即破产。
本来东汉延续至今,已经积累下来了很多顽疾,偏偏又赶上了朝廷里出了刘宏这样一个昏君,横征暴敛的同时,骄奢淫逸完全无视平民的灾难,最终才酿成了黄巾之乱这场大劫。
通过这次卢植在馆陶和清渊一带募集兵粮可以看出来,各地的富家大户人家,其实都囤积了大量的粮食,但是却都宁可放在粮仓之中任其霉烂喂老鼠和虫子,也不肯拿出来赈济灾民,只有到了为了他们自己利益的时候,才肯拔毛,说起来各地被黄巾贼破家的那些富人也真是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