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赵氏切好了一种配菜,林慧娘便开始炒。

------题外话------

今天有惊喜!!!

第一二三章 林慧娘:心虚,没底(一更)

三人分工明确,谨言负责烧火,赵氏切菜,林慧娘炒菜,不多时,随着切好的菜与锅里的热油接触后发出的“滋啦”一声,厨房里便开始有香气传了出去。

谨言一边烧着火,一边乐呵呵地说道:“还是家里的饭香啊。”

赵氏笑着问他:“怎么,你和大郎在京城没有请人做饭吗?”

“请了,但是小的还是觉得,家里的才是最好的。”

赵氏笑了笑没再说话。她明白谨言的意思,无外乎和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这句话差不多,外面请的人即使手艺再好,也总是会吃厌,只有自己家里做的,哪怕经常吃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但若是长时间吃不上,倒是想念的紧。

只是虽然是这么个理儿,但其实家里以前不说吃肉了,菜都很少炒来吃的,因为炒菜是要用油的,而油,也是要花钱去买的。

厨房里越来越香,香气勾得屋子里听林仕讲述进京赶考时一路见闻的林丽娘姐弟和林仕夫妻俩,都不由得往窗外看去,林丽娘率先反应过来,拍着手叫道:“今天吃肉!”

林仕笑着看了她一眼,“鼻子这么尖啊?”

林丽娘嘿嘿笑了两声,“肉难道不就是这个味道吗?”

林仕无奈地摇摇头。

“老爷夫人,二小姐二爷,吃饭了。”谨言从厨房里钻出来,站在门口叫道。

屋子里的几人应了一声,便放下手里的东西,走了出来。

虽然近来天气冷了,但中午到底还算暖和,因此,饭照旧是摆在了院里大槐树下的桌子上,原本桌子坐着几人还有些空落,但现在加上林仕和谨言,便瞬间显得满满当当了起来。

钱氏先是给林仕夹了一筷子豆皮儿,笑道:“这是大妹用豆子做出来的豆皮儿,味道很好,你尝尝。”

林仕看了林慧娘一眼,夹起来吃了,点头道:“味道确实很好,阿慧,你是怎么想起来做这东西的?”

一直有意无意降低自己存在感的林慧娘还是被注意到了,她看看林仕,实话实说:“就是想着豆子不太好吃,但却能加工成许多东西,就想着做了。”

林仕点头“嗯”了一声,他的态度却看得了林慧娘心里有些没底儿。

他会不会怀疑些什么啊

虽然林仕看起来是个憨厚的老实人,但农家子出身还能考上状元,就可以说明这人绝对不是面上看着这么憨厚老实了。再想想林丽娘这么小的小姑娘都能起疑她不是原本的林慧娘,对上这么大的林仕,林慧娘心里难免没底儿。

林仕也不知道究竟有没有起疑,只是给赵氏和钱氏各自夹了一筷子肉块,让她们多吃些。

吃着饭,赵氏才想起来儿子突然回来了,她问道:“大郎,你怎地突然回来了?”

闻言,谨言笑着说道:“老夫人,老爷被皇上派出来做官啦!就是咱们阳晋的县令!”

林家众人:“!!!”

见妻母弟妹都震惊地看着自己,林仕笑道:“怎么都这么看我?”

赵氏道:“任期不是三年吗,你刚上任翰林院编纂,皇上怎么这就把你外放了?你得罪人了?”

听了赵氏的话,其他人眼里也都多了几分担忧。

林仕心中一暖,宽慰道:“具体原因儿子虽然不清楚,但没有得罪人这一点,儿子还是可以肯定的。我想着,可能是因为阿慧的缘故。”

再次突然被cue,林慧娘停下了咀嚼的动作,因为嘴里填满了饭,她的两颊鼓鼓的,像只小松鼠。不方便说话,她便瞪着眼睛看向林仕,不明白怎么又跟自己扯上关系了。

“阿慧想出来的石碌,你们可还记得?”

几人都点了点头,赵氏和林慧娘脸上更是露出一抹恍然的神色,但随后赵氏又接着问道:“钟大人虽然将石碌告知了皇上,还给了家里赏赐,但皇上怎么知道你是阿慧的兄长的?”

“这就要提到云公子了。”林仕放下碗筷,将他与云慕琤初次见面与家里人说了一遍,末了又说道:“因此我想着,大概是因为阿慧的缘故,我才在皇上那儿挂了个号。正巧钟大人任满,皇上想着我是阳晋县人,便索性派了我回来任职。”

这样一来,家里几人才终于放了心。

吃过饭,林慧娘和赵氏一起去洗碗,她一边洗脸一边问道:“娘,咱们家里还有没有不用的干净袋子?我下午有用。”

“你要做什么?”说着,赵氏想起了她这几天天天往外头跑的事情,“你这几天经常往外面去,可是要找什么?”

虽然她说要准备柴火,但她哪次回来带了很多柴火?赵氏早就对她的目的起了疑心,只是一直没有问而已。

林慧娘点点头,“对,我本来是想找些像木棉这些能填到布料中间的东西的,结果今天却有了个意外之喜,我找到了棉花!”

“棉花?”赵氏疑惑,“那是什么花?”

林慧娘笑着跟她解释道:“是一种可以御寒的植物,而且保暖效果比木棉好多了。车上我拾了一兜子,一会儿洗完了碗我拿过来给你看。”

赵氏笑着问她:“你的外衫便是脱了用来装那什么棉花了?”

她早注意到了林慧娘回来时身上没了外衫,但却一直没问,还以为她是觉得热给脱了。

林慧娘嘿嘿笑了两声。

听她说了棉花如此神奇,赵氏便催她去把棉花拿过来,洗碗的活儿则是她自己做了。

林慧娘应了一声,她先是擦干手,这才去牛车上把自己的外衫给抱了下来。

看着她从车上抱了一兜子东西,林丽娘问道:“姐姐,你抱的是什么呀?”

林丽娘把院子里几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林慧娘身上,她笑了笑,说道:“我找到的棉花,先拿去给娘看看。”

她对着几人点了点头,便抱着棉花转身进了厨房。

看见她怀里的一兜子,赵氏略有些惊讶,“这么多?”

林慧娘无奈笑道:“不多。是因为棉花很软又很蓬松,所以才显得多而已。”

------题外话------

呜呜,本来昨天想三更的,结果又打了自己的脸,好疼啊qaq

谢谢给我投的月票鸭!么么扎!

第一二四章 拾棉花(二更)

林慧娘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怀里系得结结实实“包袱”。

看清那一大团掺杂着些许细碎叶片的白色东西,赵氏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又在腰间的围裙上擦了擦,这才探手去摸。

“好软啊。”

林慧娘点头,“对吧?这还没加工呢,等弹成了棉絮,会更软的,不管是用来做棉衣还是做被褥,都又软又暖和。”

习惯了林慧娘经常会说些他们都不知道的事情,赵氏倒也没有问她是怎么知道的,她只问道:“真这么好?”

林慧娘坚定地点头。

林丽娘和林安两个人耐不住,也跟在林慧娘后头进了厨房,两人一进来,就看到了林慧娘抱着的那一堆白色的东西,上手一摸,“好软啊姐姐!”

林慧娘脸一黑,这话说,跟说她很软似的,这话很容易让人误会啊!

然而两个小孩儿并没有这种感觉,他们也不知道这话会让不纯洁的大人想歪误会,两个小孩儿围着棉花摸了又摸,甚至还把脸贴了上去,感受着棉花的柔软,两张小脸儿上都是幸福。

林慧娘看得有些无语,但还是任由俩小孩儿蹭了。

见他们一个个地都不出来,林仕与钱氏便也进了厨房,两人个子都比两个小孩儿高出许多,即使他们俩占满了看棉花的位置,但却挡不住上方。林仕单臂抱着孩子,伸出另一只手摸了摸,脸上也露出了几分惊讶来,“这么软?”

林慧娘嘿嘿地笑着点了点头,“不仅软,还特别好呢,等我下午再去拾些棉花回来,咱们今年就用新鲜的棉絮做棉衣。”

林仕看了看她,最后点头道:“下午我跟你一起。”

林慧娘:“!!!”

她推拒道:“哥你刚回来,还是好好地陪着嫂子吧,我和娘去就行了。棉花也不重,我们娘俩干得来。”

赵氏笑道:“阿慧说的没错,你难得回来,好好陪陪妻儿,我和阿慧去便是。”

赵氏也这么说了,林仕便没再坚持,而是应了声是。

现在天凉了,乡亲们也都没了午睡的习惯,因此洗完碗又在家里停了停,林慧娘和赵氏母女两个便带上袋子,赶着牛车去拾棉花了。

送走她们,林仕关上篱笆门,赶了林丽娘姐弟俩回房休息,这才回房。

小馒头吃饱喝足,瞌睡虫也围了上来,屋子里的火炕虽然还没有烧起来,但盖着被子倒也暖和,还有母亲温柔地唱着小调儿,小馒头的一双大眼睛眨啊眨,很快便合上睡着了。

见林仕进来,钱氏对林仕做了个让他小声一点儿的手势,给小馒头掖了掖被子,这才小心地挪到了林仕身边,小声问道:“大郎,你何时去县衙?”

既然做了县令,自然是不能一直在乡下待着的。

林仕笑道:“明日我便回去。静娴,你也同我一起去吧。”

钱氏微微皱了皱眉头,“可是娘和弟妹他们”

林仕拍了拍她的肩膀,“等娘回来了,咱们再说。”

钱氏点点头,依偎进了林仕的怀里,语气轻忽:“我还以为,我们娘俩见到你,最早也得等到明年。”

林仕揽着她叹息一声,“我原本也这么以为。幸好皇上让我回来了。”

钱氏脸上带上了笑,“是啊,真是多谢皇上了。”要不然,得等到小馒头再大大,能经得起跋涉才行。

林仕也明白这个道理,认同地点了点头。

远在皇宫的景和帝突然打了个喷嚏。

钟皇后关切地问道:“皇上可是着凉了?”又让人去拿披风过来。

景和帝不在意地摆摆手,“不是着凉,朕觉得,可能是有人在念朕。”

林慧娘赶着车去她发现棉花的地方,路上母女两个的话题都绕着棉花,也是因为和赵氏聊了一路棉花的事情,林慧娘才想起来,棉花脱籽好像有些难度,但又不能不脱籽,不提带着棉籽穿着会不会舒服,只说要想种植棉花,就不能没有种子。

她想着,等回了家,得去问问林海,看他能不能做个脱籽机出来。

林慧娘发现棉花的地方倒是离大林村算不上远,没多久母女两个便到了,林慧娘将牛车停好,便和赵氏拎着袋子往里走:“就在里头,被草木遮住了。”

母女两个一边拨开树枝草叶一边往里走,走了约摸半刻钟的时间,便看到了那一片洁白的棉田,赵氏脸上还带着几分激动,却听林慧娘说道:“快,娘咱们快点儿,拾完了明天还要晒呢。”

林慧娘的话虽然也带着几分激动,但却将赵氏从她的思绪中拉了出来,她点点头,学着林慧娘的样子,将一只袋子塞进后背和腰带之间,又在身体的前面系了个兜子,这边钻进了棉田之中。

棉花本身便少不了有虫子,这片棉田又是生长在山脚下,周遭便是草木,虫子自然只会多不会少,母女两个几乎是采下来一朵棉蕊,就要按死一条虫子,但有棉花在,两人也没嫌弃麻烦,只是赵氏问林慧娘:“阿慧,若是按你说的咱们种了棉花,会不会也会生这么多的虫子?”

林慧娘想了想,有些不确定:“应该不会吧?这里虫子多,是因为草啊树啊的多,咱们地里哪有那么多草木?没有了草木,虫子自然也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