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9章
章节报错
大炮这种东西,他们也是知道的,宋朝就有发明。
起先凭借着长炮的功劳,金国奈何不了北宋,后来武器制作的方法泄露出去,金国又进行了改良,北宋就落后了,被自己研制的东西打得无力反手。
当时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他们没有过多关注,只以为大宋的制度出了问题,抬高文臣,打压武将,以至于军事能力薄弱等等。
张家是正统的文人,对此没觉得不好,偶尔还会羡慕一下宋朝文人的待遇。
可两宋的下场实在太凄惨了,他们也不愿意自家的国家,自己的后代经历那种差点亡国灭种的危机,因而对于大楚施行的文武分治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在大楚,文官就是文官,武官就是武官,双方分的很开。
文官不会去管武官的事,提都不会提一句,一是避险,二也是不与之为伍的意思。
因此当初贾敬这个明显军功起家的宁国府继承人,考中进士当了官,在翰林院会备受冷落。
因为大家不确定,他属于文官的一员,还是武官的。
当时贾家权势鼎盛,贾代化掌管五城兵马司,贾代善是禁军统领,兄弟二人掌握了京城内外一半兵马,可见权势之盛。
贾敬是宁国府唯一继承人,万一父亲去后,他接手了父亲留下来的军中势力,从文官转向了武官,那与他交好的文官们不久麻爪了嘛!
这是很有可能的,谁让贾家在武官中的势力,让贾敬能实现三级跳,第一年五品,第三年四品,不到十年就可以成为一二品大员了,当时的贾家就是有这个实力。
可继续当文官就不一样了,贾敬得一点点往上爬,在别人的赛道,脱去祖辈赋予的光环,谁知道他有没有这个能力,爬到三品以上的官位?
选什么不是一目了然,吗?转职武官最保险,反正你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学识实力,不是吗?
大家都是这么想的,贾家明明有关系,家中的子孙还要考科举,不就是不服气想要证明自己嘛!
这也就导致了,所有翰林院同僚,包括上司和同科进士在内,对他都是冷处理,就怕以后惹麻烦。
到时,继续交往和分道扬镳都不合适,最好的方法就是,现在干脆不交往,避嫌!
而贾敬因为这个缘故被创得不清,整个人都郁闷极了,每天上衙都是坐冷板凳,他简直是如坐针毡,如芒在背。
后来出了先太子的事,贾家也算卷进去了,为了避险,贾敬干脆出家当道士去了。
大楚的文官武将不像宋朝那样,把对方当仇敌打压,但也泾渭分明。
像贾家和林家联姻是绝无仅有的,是因为林家属性两者兼具。
林家一直是书香门第,可林如海这一支也是世袭列候,他父亲还多袭了一代,到林如海这里才没了。
因此林家算是横跨勋贵和清流,和谁联姻都不算出格。
至于贾家和张家的联姻,那就是太上皇为了政治需求,乱点鸳鸯谱了。
当时他想给心爱的太子栓势力,文官武将都得有,为了让他们牢牢拱卫在太子身边,干脆下旨赐婚,两家没法拒绝,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反正贾代善挺高兴的,说不定这正和他意,可张家都没那么高兴了。
张家毕竟是儒家弟子,学的是经史子集,即便和贾家联姻,也从不多关注军事上的事,看史书对于军事方面,也只是略看看,记住罢了。
他们从未想过,从这个角度想战争,可事实就是如此,好的武器就是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走向。
打仗不仅打的是人力财力,更是武器的革新。
想通了这点,两人再说不出阻止的话了。
外面在日新月异,大楚明显已经慢了一步,想要追赶就要先解决内部问题,才能集中力量,统一思想,不然总有人拖后腿,不是耽误事嘛!
张简仨深呼吸,“公子,您真的能保证自身安全吗?”
苏叶笑笑,“凌云子你们知道吧?”
两人不由点头,说来正经的读书人,对方士之流都是深恶痛绝的。
历史的教训告诉他们,这些人在皇帝身边,就是祸害!
之前宫里传出消息,太上皇和皇上颇为信任一位叫凌云子的道士,他们心里就一个咯噔,生怕这两位帝王步那些昏庸君主的后尘。
后来的发展让他们稍稍安了安心,这位凌云子道长一心修道和炼药,从不参与任何朝中之事,也不会随意发言。
而他炼制的丹药似乎也有奇效,不仅治好了太上皇,也让新帝看着精神奕奕。
父亲传给他们的隐秘消息中,也显示这或许是个有真本事的高人。
那套由凌云子传出来的锻体功法,大部分人坚持不下来,可有那么一两个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一直尝试着,竟然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好了,变得轻盈有力,像年轻时的状态,仿佛泛发了新的生机。
张老太爷就是坚持下来的一员,他还督促儿孙跟着练。
可惜响应的人寥寥无几,除了要忍痛之外,也需要时间锻炼,他们忙的要死,哪有这个时间?
但不得不说,这让张家兄弟对凌云子的看法持保留意见。
“难道他是您的师傅?”张简仨试探道。
“不,我是他的师傅,”苏叶把凌云子非要拜师的过往说了,听得两人一脸愕然,但不得不承认,他们开始相信苏叶是有神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