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3章 又蠢又坏
章节报错
九百二十八亿!
单位是亿,不是百万,也不是千万。
不过短短五个多月的时间,这样的销售额令人吃惊。
可令人吃惊的还在后面。
第二年,白记欢乐购商城举办了双十一活动,二十四小时的销售额三万七千一百六十九亿。
这仅仅是华国的销售额。
海外的销售额,白记欢乐购商城并没有透露,但只要稍微能算的人都知道,即便海外的销售额再差,哪怕只有华国的一半,那也是极为惊人的。
这个时候,一些人突然想起白记在第一届经济大会上的话,不由的唏嘘,小目标一個亿想来已经是白记最委婉的表达了吧?!
这么些年,电脑普及率高,各类APP层出不穷。
游戏啦,小平台啦,或者是一些小程序什么的,五花八门,但能用一个APP把传统的线下商场汇集在一起,在线上成立一个大的商城,白记这一创举是前所未有的惊人。
销售额爆出来后,大家都惊呆了,这只是一天的销售额。
白记不愧是白记,搞个销售活动居然能这么大的阵仗。
这样一场销售活动当中,白记获利多少没有人知道,估计白记集团的财务总部也只能知道个大概。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白记的资产就已经无法估量了。
而牛罗村的人更是人均资产六十亿打底,钱对牛罗村的人来说,如今真就是一串数据的存在。
“奶奶,我饿了,今天午饭吃什么呀?”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的跑了回来,刚进门就冲着院子喊。
正在墙角给小菜地浇水的刘兰放下水桶,直起腰来,扭身看去,笑道:“我们小红回来啦?想不想去集市?”
“奶奶,你要带我去集市吃好吃的呀?”
“对啊,你前几天不是直嚷嚷着想去吃红烧牛肉面嘛。”
“呀,那太好了,奶奶,走走走,我们现在就去!”
三十年前下乡到牛罗村的知青们,有些中途回城了,有些则留了下来。
留下来的知青,要么考核当了老师,要么进厂当了工人,比乡下农村人有文化,他们很快就能当上管理层,再学习一两门技术,也是技术工种了。
也有一些因为所学的专业的关系,或者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牛罗村这边得到了不同的安排。
能从事自己喜欢的方向的工作,谁会不开心呢,关键在牛罗村,经常有肉吃呀。
这么多年下来,有些外派,有些去别的新厂子继续发光发热,还有些一直留在牛罗村的总厂。
白记总厂搬迁了,可这边的知青小楼还是留了下来。
谁都没有想到刘兰会一直不回城,而且最后在这里成家,一直留到现在。
当初和她一起的知青,特别是关系好的赵明军后来都找了机会回城去。
赵明军也不是没喊刘兰一起,可她不知道怎么的,犹豫了一晚还是拒绝的:“我挺喜欢这里的,我想留下来。”
刚到的时候,她意气奋发,无比热血,看什么都觉得是封建落后的思想,总觉得自己是城里来的,是来解放乡下老旧的思想的。
可后来,牛罗村一系列的事情,让她产生了怀疑,明明自己是城里人有文化有知识,是来帮助建设乡村文明的呀,怎么他们就那么不知好歹呢。
接着,很多的事情都出乎了她的意料,牛罗村是和别的村子不同,但也是牛罗村的这些个不同让牛罗村比其他的村子更快跟好的发展起来。
这人啊,不知天高地厚总是要得到一些教训的,好在那时候她咋咋呼呼的又蠢又坏,可牛罗村的人却也极其有原则,并不会对她一个女同志怎么样。
刘兰每次想起来都想挖坑把自己埋了,那时候就是觉得自己是城里来的,乡下农村人肯定什么都不懂,她那可怜的城里人骄傲的心。
一开始是不服气,后面吧,慢慢的,她要改变了想法,对于自己刚到牛罗村的一些愚蠢的举动感到羞愧。
没有回城不仅仅是因为能在牛罗村吃饱穿暖,更多的是对牛罗村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刘兰想要看牛罗村会发展成什么样。
当然,在牛罗村吃喝不愁这是关键。
后来吧,打脸和真香来的那么的快,快的刘兰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自己和一开始下乡已经不同了。
她对牛罗村也从一开始的愤然变成了与有荣焉,更喜欢看到牛罗村越来越好,她也很开心能参与其中。
要是刚下乡的时候,有人告诉刘兰,她将来会扎根农村一辈子而且开开心心的,刘兰肯定觉得对方是脑子有病。
但她嫁给了比她晚来下乡的知青,而且一起扎根留在牛罗村,夫妻两人积极的参与建设工作,亲眼见证了牛罗村又快又好的发展。
时间一晃就过去,刘兰现在也五十多岁了,去年刚从单位里退休,闲着没事就是养养鸡,种种小菜,接送孙子孙女上学放学。
“这一家红烧牛肉面,姑奶奶可喜欢吃啦,地道又好吃。”刘兰带着小孙女到了集市,和店家老板打了招呼,点餐了就拿出手机,熟练的用手机扫码支付。
“我们那会啊,买东西得凭票券,吃饭要粮票,衣服要拿布票去扯票,糖果没糖票可买不到,现在就不同了……”
小红一听,就笑呵呵道:“奶奶,我知道。”
每次来啊,奶奶都这么说,她耳朵都长茧了。
不过她也很喜欢这一家红烧牛肉面,又大碗又好吃,肉大块不说也卤炖的正正好,几天不吃就馋的直流口水。
快四岁的时候,小红远远的看过白曦一回,只觉得那就是个长的漂亮的小姐姐,怎么就叫姑奶奶呢。
不过她现在已经二年级了,懂的也多,姑奶奶啊是辈分高,这才被大家伙叫的姑奶奶。
当然,也不仅仅是辈分高,姑奶奶很聪明很厉害,会的太多太多了,是一个又聪明又厉害的人,大家都很敬佩和尊敬!
今天不是大赶集,又过了饭点,也没太忙,一旁的老板娘得空就扯了木凳子过来,附和道:“对对对,那时候赚钱太难了,农村什么也买不到,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