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主少国疑
章节报错
走在殿外的广场上,几位重臣不由回味起方才发生的一切。
“少府、少府慢行。”
缓步移向宫门处的人群中,张苍稍加快些脚步,追上了仍有些恍惚的少府田叔。
“敢问少府:敖仓之米粮,如今确已在长安否?”
听闻张苍的询问声,其余众臣亦不由自主的靠了过来,竖起耳朵,等候田叔的回答。
缓过神来,田叔对张苍稍一拜:“敖仓之粮,自八月上旬已开始起运,强弩都尉除尚未班师之萧关材官校尉部,其余众者,皆随之。”
“及至睢阳大军之运粮民夫,亦在此列。”
“如今已抵长安之粮,便有四百万石之巨;睢阳、荥阳大军,以敖仓之存粮,得军粮五十万石。”
说着,田叔又打了个寒战:“其余二百五十万石,亦于运途;敖仓之粮,当大抵已入函谷···”
闻言,张苍终是长出一口气,语气也轻松起来。
“如此,荥阳-敖仓一线,确如陛下所言,当无忧矣!”
“哼!无忧?”
张苍话音刚落,一旁的审食其便轻声一斥,满面怒容:“大战在即,诸侯不稳,陛下竟不与吾等老臣商议,便开敖仓之粮!”
“敖仓者,太祖高皇帝早有定论:乃负吾汉家江山社稷之重!”
“陛下开敖仓也便罢了,诸位皆朝中重臣,非但未于廷议时出言相阻,竟还于此大言不惭‘关东无忧’?”
言罢,审食其拂袖一斥:“依老夫之间,何止无忧,只怕关中及至江山社稷,危矣!!!”
见审食其突入起来的暴怒,众人稍一滞,便见郦寄稍出身。
“左相。”
一声招呼之后,郦寄似是并未发觉审食其面上惊诧般,又对周围众人拱手一拜。
“一岁以降,陛下于妄臣之争,朝堂皆知矣。”
“便是陛下未经廷议,便密令楚王、车骑将军调军,亦为时局所致;陛下亦已谢吾等。”
说着,郦寄回身,向审食其一拜,温声道:“左相国之柱石,当知晓个中厉害,不必因此太过挂怀。”
见审食其愤然侧过身,田叔也稍站出身来:“丞相,敖仓之粮,确陈藏已久;若不替之,数百万石粮米徒损于仓,吾等亦担待不起啊···”
“且夫敖仓之粮入关,可使齐贼无从祸乱天下;知敖仓已无米粮,贼当勿举兵攻荥阳,此于江山社稷,当有大利。”
“及至丰沛,贼之所图者,不过划江而治于关东,疑惑行以叛逆夺大位矣;齐王刘氏宗亲,唯免天下骂名,亦或勿敢惊扰高皇帝龙兴之所。”
言罢,田叔也同样一拜:“陛下所谋虽略有瑕,然须知陛下今年不过十五,于军阵之事能有如此知解,已然不易。”
“还望丞相以江山社稷计,暂息雷霆怒火,助鄙人行主爵都尉之策于关中,以报效太祖高皇帝之恩德啊?”
听着田叔一句句劝说之语出口,审食其的面色愈发扭曲,终是一拂袖,在众人面前露出一个傲娇的侧脸。
“陛下未冠而临朝亲政,有如此乱命而卿公不足,此大谬矣!”
言罢,审食其便气冲冲转过身,向着东宫门的方向而去。
“吾汉家以孝治天下,廷议过后,当至长乐以问太后安;老夫不敢乱国策,此便去也。”
审食其远去的背影,随着一句阴阳怪气的‘忠告’,逐渐消失在了众人眼中。
不过片刻,人群中又走出一道人影,略带些歉意的一拱手,便快步追随审食其而去。
“太···”
‘仆’字还未出口,田叔便发觉手臂上,传来一道不小的力道。
侧目望去,就见张苍紧攥着自己的手臂,微不可见的摇了摇头。
一旁,刘不疑颇有些忧虑的来到郦寄身旁:“辟阳侯迁丞相一事已有定论,中尉何以再呼‘左相’之称,徒生事端?”
却见郦寄郑重的摇了摇头,将目光撒向了张苍身上。
“北平侯以为,辟阳侯所羞恼者,真乃吾‘左相’之称邪?”
此言一出,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驻足远眺,望向陈濞、审食其所去方向的张苍。
只见张苍无奈的长叹一口气,对众人拱手一拜:“今日陛下召见吾等,乃议睢阳战事,本非廷议。”
“然左相以孝之名,欲往长乐朝太后;老夫之见,吾等亦当至长乐为好。”
言罢,张苍缓缓直起身,语调中带上了些许忧虑。
“若不然,只怕是落人口实,以劾吾等枉顾孝道,坐实吾等‘不谏天子’之名···”
张苍话一出口,再结合离去的陈濞和审食其,以及这段时间的留言,众人纷纷明白过来。
——审食其在意的,根本不是刘弘调敖仓之粮,也并非是此事没经自己之手!
审食其这突如其来的怒意,只怕是来源于宫中传出的那则讯息···
“唉···”
“区区内史之位,竟使堂堂相宰大动肝火,不惜以天子年幼之名,欲谗言以误太后···”
“也不知吾汉家朝堂之争,何时能尽啊···”
暗自悲叹着,张苍正要带领众人前往东宫门,就见一侍郎快步前来,对众人拱手一拜。
“陛下口谕:御史大夫、少府二公暂留,于清凉殿后殿陛见。”
※※※※※※※※※※※※※※※※※※※※
坐在后殿外的一座凉亭内,刘弘将手中绢书放回矮几之上,手指规律的叩击着案几,似是在思虑什么。
不片刻,张苍和田叔的身影,便出现在了凉亭之外。
“陛下。”
见二人前来,刘弘稍稍坐正了些,面色却远比方才军议时随意。
“且安坐。”
待二人跪坐于筵席之上,刘弘稍一挥手,示意王忠将几上绢书送过去。
“代王启程入关之时,朕曾令卫尉丞秦牧远赴代北,以替代王南下所留之边墙空缺。”
“上旬,代北来报:故韩王部遣使南下,以此疏呈于秦牧之手。”
刘弘话音刚落,正观览着绢书的张苍面色顿时一紧,片刻前尚还随行的面庞,顿时染上庄严之色。
“陛下,韩王部欲南归汉室,此时于吾汉家大有裨益!”
言罢,张苍便正身危坐,将手中绢书递于身旁的田叔。
“自太祖高皇帝御驾亲征,却陷白登之围始,吾汉家便久受战马、牧畜奇缺之苦!”
“先孝惠皇帝之时,狄酋冒顿更以国书辱吕太后者甚矣;然吾汉家之军多以材官、战车以充之,于匈奴战,多陷于困顿。”
“韩王部之降匈奴者,亦乃白登之时;今已数十载,其部众当多熟牧术,得韩王部,吾汉家当可有蓄养马匹牧畜,以建骑军矣!”
将个中利害一一道明,张苍庄严一拜:“臣恳请陛下,准韩王部南归之请,以全无汉家骑卒之短!”
一旁的田叔也大致看过绢书内容,亦一拜:“臣附议。”
见二人这般郑重其事的模样,刘弘淡笑着摇了摇头,语带调侃道:“朕尤未至如此,北平侯倒甚是急切啊。”
调侃之语,却并未使凉亭的气氛复归随和,张苍仍旧是那副严肃的模样:“事关吾汉家军国大事,亦关乎太祖高皇帝白登之耻、狄酋书绝悖逆之辱;臣不敢轻之!”
见此,刘弘也只好面容一肃,拱手一拜:“太祖高皇帝白登之围、吕太后遭书绝悖逆之耻,朕亦不敢忘!”
“吾汉家骑军之缺,朕亦日思夜寐,以寻解困之法。”
说着,刘弘话头一转,眉头稍稍皱起:“韩王南归,欲吾汉家自是利者甚;然个中之事,尚需缓议。”
见刘弘如此反应,张苍也稍微冷静下来,沉吟片刻,便道:“可是韩王有何条件?”
只见刘弘苦笑着点了点头:“韩王虽言欲归汉,然其所求者,朕颇为迟疑啊。”
“韩王言:韩王部久居草原,唯善畜牧之道;若入墙以事农,恐力有未遂。”
“故韩王意,以韩王部驻于北墙之左近,勿事农耕,而复行畜牧之业。”
说着,刘弘不着痕迹的轻喃一声:“且今汉室已绝异姓而王者;韩王当作何处置,亦为朕之所虑···”
听刘弘说韩王打算继续率部放牧时,张苍正打算开口;待等听到刘弘那声呢喃,不由止住话头,暗自筹谋起来。
刘弘虽然没有说太明白,但张苍自是明白了刘弘话中深意。
——韩王,只怕是提了‘回到汉室仍为韩王’的要求!
光此一事,就足以让张苍暂时压制‘迎回韩王’的冲动,转而去考虑解决之法了。
“敖仓者,太祖高皇帝早有定论:乃负吾汉家江山社稷之重!”
“陛下开敖仓也便罢了,诸位皆朝中重臣,非但未于廷议时出言相阻,竟还于此大言不惭‘关东无忧’?”
言罢,审食其拂袖一斥:“依老夫之间,何止无忧,只怕关中及至江山社稷,危矣!!!”
见审食其突入起来的暴怒,众人稍一滞,便见郦寄稍出身。
“左相。”
一声招呼之后,郦寄似是并未发觉审食其面上惊诧般,又对周围众人拱手一拜。
“一岁以降,陛下于妄臣之争,朝堂皆知矣。”
“便是陛下未经廷议,便密令楚王、车骑将军调军,亦为时局所致;陛下亦已谢吾等。”
说着,郦寄回身,向审食其一拜,温声道:“左相国之柱石,当知晓个中厉害,不必因此太过挂怀。”
见审食其愤然侧过身,田叔也稍站出身来:“丞相,敖仓之粮,确陈藏已久;若不替之,数百万石粮米徒损于仓,吾等亦担待不起啊···”
“且夫敖仓之粮入关,可使齐贼无从祸乱天下;知敖仓已无米粮,贼当勿举兵攻荥阳,此于江山社稷,当有大利。”
“及至丰沛,贼之所图者,不过划江而治于关东,疑惑行以叛逆夺大位矣;齐王刘氏宗亲,唯免天下骂名,亦或勿敢惊扰高皇帝龙兴之所。”
言罢,田叔也同样一拜:“陛下所谋虽略有瑕,然须知陛下今年不过十五,于军阵之事能有如此知解,已然不易。”
“还望丞相以江山社稷计,暂息雷霆怒火,助鄙人行主爵都尉之策于关中,以报效太祖高皇帝之恩德啊?”
听着田叔一句句劝说之语出口,审食其的面色愈发扭曲,终是一拂袖,在众人面前露出一个傲娇的侧脸。
“陛下未冠而临朝亲政,有如此乱命而卿公不足,此大谬矣!”
言罢,审食其便气冲冲转过身,向着东宫门的方向而去。
“吾汉家以孝治天下,廷议过后,当至长乐以问太后安;老夫不敢乱国策,此便去也。”
审食其远去的背影,随着一句阴阳怪气的‘忠告’,逐渐消失在了众人眼中。
不过片刻,人群中又走出一道人影,略带些歉意的一拱手,便快步追随审食其而去。
“太···”
‘仆’字还未出口,田叔便发觉手臂上,传来一道不小的力道。
侧目望去,就见张苍紧攥着自己的手臂,微不可见的摇了摇头。
一旁,刘不疑颇有些忧虑的来到郦寄身旁:“辟阳侯迁丞相一事已有定论,中尉何以再呼‘左相’之称,徒生事端?”
却见郦寄郑重的摇了摇头,将目光撒向了张苍身上。
“北平侯以为,辟阳侯所羞恼者,真乃吾‘左相’之称邪?”
此言一出,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驻足远眺,望向陈濞、审食其所去方向的张苍。
只见张苍无奈的长叹一口气,对众人拱手一拜:“今日陛下召见吾等,乃议睢阳战事,本非廷议。”
“然左相以孝之名,欲往长乐朝太后;老夫之见,吾等亦当至长乐为好。”
言罢,张苍缓缓直起身,语调中带上了些许忧虑。
“若不然,只怕是落人口实,以劾吾等枉顾孝道,坐实吾等‘不谏天子’之名···”
张苍话一出口,再结合离去的陈濞和审食其,以及这段时间的留言,众人纷纷明白过来。
——审食其在意的,根本不是刘弘调敖仓之粮,也并非是此事没经自己之手!
审食其这突如其来的怒意,只怕是来源于宫中传出的那则讯息···
“唉···”
“区区内史之位,竟使堂堂相宰大动肝火,不惜以天子年幼之名,欲谗言以误太后···”
“也不知吾汉家朝堂之争,何时能尽啊···”
暗自悲叹着,张苍正要带领众人前往东宫门,就见一侍郎快步前来,对众人拱手一拜。
“陛下口谕:御史大夫、少府二公暂留,于清凉殿后殿陛见。”
※※※※※※※※※※※※※※※※※※※※
坐在后殿外的一座凉亭内,刘弘将手中绢书放回矮几之上,手指规律的叩击着案几,似是在思虑什么。
不片刻,张苍和田叔的身影,便出现在了凉亭之外。
“陛下。”
见二人前来,刘弘稍稍坐正了些,面色却远比方才军议时随意。
“且安坐。”
待二人跪坐于筵席之上,刘弘稍一挥手,示意王忠将几上绢书送过去。
“代王启程入关之时,朕曾令卫尉丞秦牧远赴代北,以替代王南下所留之边墙空缺。”
“上旬,代北来报:故韩王部遣使南下,以此疏呈于秦牧之手。”
刘弘话音刚落,正观览着绢书的张苍面色顿时一紧,片刻前尚还随行的面庞,顿时染上庄严之色。
“陛下,韩王部欲南归汉室,此时于吾汉家大有裨益!”
言罢,张苍便正身危坐,将手中绢书递于身旁的田叔。
“自太祖高皇帝御驾亲征,却陷白登之围始,吾汉家便久受战马、牧畜奇缺之苦!”
“先孝惠皇帝之时,狄酋冒顿更以国书辱吕太后者甚矣;然吾汉家之军多以材官、战车以充之,于匈奴战,多陷于困顿。”
“韩王部之降匈奴者,亦乃白登之时;今已数十载,其部众当多熟牧术,得韩王部,吾汉家当可有蓄养马匹牧畜,以建骑军矣!”
将个中利害一一道明,张苍庄严一拜:“臣恳请陛下,准韩王部南归之请,以全无汉家骑卒之短!”
一旁的田叔也大致看过绢书内容,亦一拜:“臣附议。”
见二人这般郑重其事的模样,刘弘淡笑着摇了摇头,语带调侃道:“朕尤未至如此,北平侯倒甚是急切啊。”
调侃之语,却并未使凉亭的气氛复归随和,张苍仍旧是那副严肃的模样:“事关吾汉家军国大事,亦关乎太祖高皇帝白登之耻、狄酋书绝悖逆之辱;臣不敢轻之!”
见此,刘弘也只好面容一肃,拱手一拜:“太祖高皇帝白登之围、吕太后遭书绝悖逆之耻,朕亦不敢忘!”
“吾汉家骑军之缺,朕亦日思夜寐,以寻解困之法。”
说着,刘弘话头一转,眉头稍稍皱起:“韩王南归,欲吾汉家自是利者甚;然个中之事,尚需缓议。”
见刘弘如此反应,张苍也稍微冷静下来,沉吟片刻,便道:“可是韩王有何条件?”
只见刘弘苦笑着点了点头:“韩王虽言欲归汉,然其所求者,朕颇为迟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