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皇帝的威胁(1)
章节报错
东方濯凑近几分,望了望画,又望了望站在一旁的苏漓,如此来回几次,竟突然有种人画合一的感觉,他不禁思忖道:“墨迹尚新,似是新近才成,漓儿,这幅画……是不是你画的?”
苏漓一惊,摇头笑道:“静安王太高看苏漓了!苏漓何德何能,能画出这样的风景图?!”说完转开眼,不想竟对上东方泽投来的视线。
他似笑非笑,目光深邃如潭,好似一切谎言,都逃不过他的双眼。
苏漓只觉得心头猛地一跳,竟不敢多看,慌忙移开视线。
只听阳骁嘻嘻问道:“不是郡主画的?那是出自何人之手?”只是这一刻功夫,仿佛那没个正经的汴国四皇子又恢复了常态。
苏漓不答反笑道:“我以为四皇子会问我的题目!但似乎……四皇子对作画之人更有兴趣?”她眸光清冷犀利,直直注视着阳骁。
阳骁哈哈笑道:“郡主你有所不知,小王以前找过很多画师帮我画像,象小王这么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人物,他们竟然没一个能画得好!哼!今日见了郡主这幅画,小王觉得这画画之人一定与众不同!不如郡主介绍给小王,让小王带回汴国皇宫,做个御用画师,岂不是美事一桩?!”他虽在嘻笑,眸光却微微暗沉。
苏漓已经领略了此人信口开河的本领,今日更觉得他满口瞎话,没一句能信。当下淡淡笑道:“此画乃苏漓于市井中偶然所得,并不知出自何人之手!恐怕要令四皇子失望了。苏漓因喜欢画中意境,曾为此画作诗一首,题在画作背面。现请四位以此画为题,赋诗一首。”
说罢,宫女立刻为四人奉上笔墨纸砚。
东方泽定定望着画中纵横的山脉,总觉得这画似曾相识,突然发现南边有一条没画全的半边石岸,忽然眸光一动,眯着眼睛,若有所思。
定国太子郎昶最先落笔,他的字,如他本人,清雅飘逸,令人如沐春风。不片刻,一首五言诗已经跃然纸上。
“东定山自悦,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起,愁因连树发。
何当载酒来,共醉清秋节。”
苏漓缓缓念完,禁不住微微皱眉。这首诗,很工整,意境透着一种思乡之情,可是……
她还没有来得及说话,便听皇后道:“太子果然才思敏捷。这首诗意深情切,对仗工整,只是为何少了两句?”
郎昶微笑道:“在下才疏学浅,一时间只得了这六句。让皇后娘娘见笑了。在下有个不情之请,想请郡主将这首诗补齐,不知郡主可愿指正?”
他温柔的目光投向苏漓,和善又亲切,幽深的眸光中隐藏着一抹淡淡的几不可见的期盼和忧愁。
苏漓不禁一愣,观他方才落笔时不假思索,似是由心而发,只觉得这首诗里,或许有思乡之情,但隐隐的,更像是在期待着,他的亲人何时能穿越千山万水,一家团聚!
苏漓心头一跳,心知以他的才情,要多写两句诗又有何难?为何却要自己来为他作补?心里莫明的不安,上次遇到郎昶,他对自己的身世多有暗示,难道他在怀疑自己是他的亲人?继而又觉得这念头有些荒唐。
当下微笑道:“太子过谦了。太子的诗作苏漓不敢妄加揣度,望太子见谅。”说罢,她深深一福礼,委婉地拒绝。郎昶面色一沉,眼中失望之色愈深。
东方濯站起身来,沉默地看了她一眼。只是这一眼,竟包含着无以言喻的隐隐忧伤。
苏漓执起他呈来的诗作,淡淡地扫了一遍,依然是曾经熟悉的笔迹,刚劲有力,处处都透着一股子英气。
“日出山惊夜,曲径通鸣幽。
霁光悦心性,潭影百重深。
万木花非尽,奈何暮色青。
遍行上下里,回首心已空……”
回首心已空……
苏漓的脑子里,随着这五个字,忽地一空!
他……终究是后悔了么?后悔不该一时愤怒赶黎苏出府,让他的愤怒和耻辱再无法得到宣泄和洗刷么?
他并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他依然认为,是他一腔真情,被无端辜负!
抬头看他,此刻东方濯也正望着她,目光怅茫而恍惚,似是在透过她,去怀念另一张熟悉的容颜,或者,已经过去的一段时光。
苏漓只觉得心头猛地一阵刺痛,致命的伤害已经造成,再多的愧欠都已经于事无补。东方濯疯狂地想要得到她,莫非是将她当成了黎苏,以弥补对他感情的缺失?倘若真是如此,她很快就会让他明白,他东方濯,完全没有那个资格!
嘴角冷冷地勾了一下,苏漓赞道:“静安王好文采!”
皇后笑道:“诗是不错,只可惜,太儿女情长了一些!”
选夫之宴,本来讲的不就是儿女情长么?别人不知,苏漓可是心如明镜,皇后明贬暗褒,无非是要告诉她,东方濯是个重情之人!
微微一笑,苏漓按下纸张,从宫女手中接过汴国四皇子的诗。
“青山接天际,百转千径里。
白云阴晴处,雾色欲散无。
万壑丘逐溪,声籁俱独行。
寂色无人听,将心付素静。”
苏漓心中一震,她极力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悸动,朝阳骁看过去。对上阳骁炽热眼光的那一刹那,她发现对方眼中有异样的光芒一闪而逝,好似突然确定了一件一直无法确定的事情,而苏漓也同样在这一刻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可是这个答案,让她心里的疑惑,不减反增。
这幅画,是她前日照着记忆中母妃所作的一幅画临摹而成,母妃还依画作了一首诗,让她牢记心中。她心觉奇怪,问起原因,母妃总是含糊其辞,避而不答。那时候她就觉得,母妃身上有很多秘密,但没想到会与汴国皇室有关!汴国四皇子所作这首,与母妃那首,有八成相近!
苏漓微微皱眉,忍不住将那首诗又仔细地看了一遍,久久没有说话。众人见她的脸色变幻不定,不发一语,终于有人沉不住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