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刘启继位,朕还能不相信自家人
章节报错
第132章刘启继位,朕还能不相信自家人吗?(求月票)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
日子,再一次平静了下来。
经历了之前朝堂的动荡。
张伟更愿意将之称为朝堂的大换血。
整个大汉的朝堂一扫往日的颓废。
刘恒趁机提拔了诸多心腹。
解决了一些在其位不谋其职的尸位素餐之辈。
严惩了心思诡绝、扰乱朝堂之人。
至于其他诸侯,或是安插,或是通过利益诱惑的一些朝臣。
在张家的检举揭发下。
一个都没跑。
当然。
某些被裹挟着、怀揣着对张家的恶意出言的朝臣。
张伟倒是没有急着动手。
反倒是表现出一副宽宏大度的姿态。
没背叛我大汉,我就能留你。
反之……
不管怎么说。
这么一份态度是表现出来了。
古有千金买马骨。
今有张伟既往不咎。
至少,张家表面上是不会纠缠的。
要说屏幕前的张伟有没有记在心上?
这些肯定都是后话。
还有就是,此次最大的刺头,周勃。
经过核实,整个周家都已经被诸侯渗透的千疮百孔。
甚至于周勃如此卖力地诬陷张家。
其实就是背后的诸侯许下了一个让他难以拒绝的诺言!
而原本张家的覆灭将会成为一切的开端。
成为这一切的导火索。
张家倒了。
刘恒势必会出手。
刘恒出手。
则是给了其他人最好的借口。
这份借口,则是会成为出兵的一个契机!
如此,环环相扣。
查清楚真相的那一刻。
张伟整个人的背后甚至浮现出了些许细密的冷汗。
古人的智慧。
即便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
张伟都是佩服的紧。
好在。
环环相扣的第一环,就被张家和风细雨般地破解。
好在。
历史的轨迹再一次因为张家的影响发生了偏转。
或许没有张家的出现,依旧会是七王乱,甚至多了周勃这个内奸里应外合。
时间线甚至能延长到刘恒下一代的刘启。
然而。
好在,并没有出现这一份如果。
张家的出现。
可谓是真正地影响了历史。
屏幕前的张伟有些许的唏嘘。
不管怎么说。
当自己成真正成为了这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
当历史的发展,真正开始脱离了轨迹。
他还是有点慌的。
不过。
管他呢。
从始至终,他根本的目标就是发展张家。
再者。
通过这一切,张伟似乎也是察觉到了些许的不同寻常。
之前的自己改变了轨迹。
但,周勃依旧是凭借才华,凭借能力,一步步的爬到了大汉右丞相的地位。
张家的出现以及推恩令的提早实施,改变了诸侯的轨迹。
甚至在张家的辅佐下,刘恒也是进一步的让大汉安定了下来,得以休养生息。
然而。
却再一次出现了种种针对张家,乃至于针对整个大汉的阴谋。
如果不是张家的出现。
如果不是张旺川朝堂上的急中生智。
可想而知。
七王之乱,恐怕将会再一次发生!
还是提早发生!
由此。
张伟似乎是明白了什么。
或许自己的这一番改变。
在历史的洪流面前,依旧是只是一道微不足道的水花。
尽管泛起的波纹,暂时性地影响了周边的平静的水域。
但,
在长远的历史发展下。
在一些必然出现的情况下。
张家依旧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或许,张家的出现将会对历史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出现的情况来看,历史仿佛是能够不断的修正一般,原本的一些发展依旧会在今后的某个场景出现,差的只不过是一个契机。”
“也幸好有这么一个情况。否则,历史的魔改,对张家的影响可是太大太大了。”
说话间。
张伟再一次登上了度娘。
他想要再去搜寻一些信息。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虽说这个朝代,有着张家的出现和发展壮大。
貌似对历史产生了一段不小的影响。
然而,通过各种现象的总结,张伟清楚。
很多时候,偶然其实就像是一种必然。
或许。
他也更应该关注刘恒之后的事情了。
游戏屏幕中。
整个张家再一次沉寂了下来。
不是停滞不前。
反倒是让张伟喜闻乐见的,再次迎来了发展。
朝堂大换血的同时,他张家也是得到了另一层发展的契机。
在张伟的努力下,或者说是在张家数代人的努力下。
如今,张家可谓是已经彻底与皇室同登一条大船。
并且,有着张家的经营。
无论是哪一位皇室上台。
对张家都是无比的信任。
毕竟。
连封地这种巨大的诱惑都能够放弃。
足可以证明张家的忠心耿耿。
同时。
除了朝堂。
张伟最关心的张家,这一整个家族。
也在悄无声息地发展壮大。
张旺成依旧是连年在外征战。
屏幕前的张伟特地找寻了一些在后代较为先进的铸造方面的技术。
让张旺川自己钻研。
专门给张旺成打造了一些特制的防具。
还有就是。
张旺成在军中的影响力已经是越发庞大。
手中有了一支自己的亲卫。
张家对其的资助更是不遗余力。
眼下,张家的发展主要是三条线。
经商。
张家的商店名满天下,更是已经将生意做到了塞外。
而在朝堂之内。
这段时间,张家的旁系子孙接连是得到了刘恒的任命。
尤其是张旺景。
在周勃倒台、陈平更见一步的同时。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刘恒与陈平等人对张旺景的培养。
可以说,就是冲着丞相这条道路去的。
张旺景亦是不负众望。
进步的很快。
几乎是成了刘恒的左膀右臂。
至于张旺川。
经过了之前的朝会。
刘恒对其给予了更大的期望。
与张家的来往更是频繁。
眼下。
张家已经是和皇室彻底绑在了一起。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屏幕前的张伟倒是没有太大的波动。
目前,大汉国力强盛。
远没有到达历史转折点。
或者说。
从始至终,发展张家才是第一要务。
无论是张家有什么反应,亦或是做什么。
张伟都是有很强的目的性的。
在一段和平时期。
张家想要像之前那样超然世外,明显不太可能。
任何帝王,都不会允许出现有那么一个影响力巨大的不可控因素。
所以。
张家必须要在这一份平和中寻求自己的出路。
张伟自恃。
目前的道路最适合张家的发展。
至于以后。
走一步看一步吧。
屏幕前的张伟双手松开了操作。
就好像是看电影一般。
看着眼前一幕幕的交替。
故人的老去。
新人的出现与代替。
日子,就这么逐渐流逝。
刘恒老了。
其实,早在张洛安故去的那一刻。
刘恒就苍老了不少。
再加上。
朝堂的变幻莫测,更是平白消耗了他大量的心力。
尽管经常眷顾张家。
经常能够感受到张家蓬勃发展的朝气。
但。
张家的下一代,都已经是逐渐成长了起来。
逐渐成为了朝中之柱,成为了张家的支柱。
刘恒亦是清楚。
自己老了。
也该去考虑下一代了。
他比之前更加频繁的与张家往来。
圣恩眷顾的同时。
张伟亦是能够感觉出刘恒的苍老。
老了,就更加愿意去回忆往昔的岁月,更愿意去回顾往昔的一幕幕。
时不时的。
刘恒总是会在张洛安的老宅中转一转。
有时候。
张伟甚至能够听到刘恒喃喃自语的声音。
“老伙计,没想到我也老了。这么一看啊,你也已经离开挺久了吧?”
出奇的。
张伟只是操纵着张旺川站在门前。
一言不发。
刘恒与张旺川的隔空对话。
一时间,让他感慨万千。
在这里,在张家,在无人之时。
刘恒才卸下层层的伪装。
他不只是一个帝王,亦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他会疲惫,他会孤独,他会回忆往昔张洛安在的那些岁月。
尽管张旺川表现出了并不逊色于张洛安的能力。
但,
故人之子,终究不是故人啊。
在刘恒往来频繁的同时。
他的几个子孙,亦是经常跟随着他来张家。
和张家的孩子一同成长。
刘启,就是张伟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历史的记载中。
所谓的文景之治。
一个就是眼前的文帝刘恒,而另一个则是他的儿子刘启。
算起来。
刘启还是和张旺川等人一同长大的。
擅长提前的布局的张伟,一直以来,都秉承着一个理念。
情分这种东西,肯定是要代代加深延续下去。
刘恒乃至于刘家,亦是有此等想法。
故而,张家与刘家的后辈,从小便是学伴,亦是朋友。
张伟能够清晰的察觉到。
刘恒对于刘启的喜爱和培养的意思。
刘启,不仅是大汉的太子,亦是刘恒的下一任名正言顺的继承对象。
但,
有些不寻常的是,张伟没有操纵着张旺川对其毕恭毕敬。
反倒是以一副平常心对待。
说白了。
之于帝王,应该明白他们需要什么。
当权势地位都达到了顶端。
当想要的东西应有尽有。
然而。
高处不胜寒。
或者说为帝之路途,总是孤独的。
就像是刘恒与张洛安之间特殊的情感。
之于刘恒,更多的,张洛安可能是一个类似于邻家哥哥一般的存在。
尽管平日里,张洛安对其毕恭毕敬,但是内心,最真诚的感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而他张旺川。
与刘启之间的情感亦是如此。
当然。
不管怎么说,张伟始终秉承着一个臣子应有的观念。
无论情感上有多好。
至少,该有的礼仪都必须有。
张家,也绝不能因为关系就骄傲自大,乃至招惹某些祸患。
渐渐的。
刘恒来张家的频率慢慢降低了。
倒不是说他对张家有什么意见。
只是。
人老了。
渐渐地也就不愿意经常出门了。
就连张家,这个寄与了他特殊的情感的地方。
来的频率都少了很多。
张伟意识清楚。
或许,刘恒该离开了。
不管怎么说。
刘恒从登基到即将落幕。
亦是在他张伟的见证下,亦步亦趋的走着。
张家在提供的极大助力的同时。
他对张家寄与了特殊的情感,张伟,又何尝不是呢?
时不时。
张伟操纵着张旺川进攻面见刘恒。
不为别的。
只为和这个老人聊聊天。
算是聊以慰藉。
时间缓缓的流逝。
刘恒走了。
最好是风中落叶一般。
尽管张伟已经是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但。
听到消息的那一刻。
他依旧是感慨万千。
故人陆续凋零。
这并非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张家特地召集散落各地的子孙。
参与了刘恒盛大的葬礼。
葬礼上。
刘启的哀伤肉眼可见。
看到张旺川等人。
刘启的脸色好了一些。
安慰,唏嘘。
刘启继位了。
没有泛起丝毫的波澜。
不只是张家的支持,亦是之前刘恒对朝堂的清洗。
眼下,大汉的朝堂人才辈出的同时,对刘恒,对刘家亦是忠心耿耿。
而张家。
则是再一次沉寂了下来。
秉承着刘恒的理念,刘启并没有做出太多的改动,依旧是无为而治。
大汉,迎来了更为长久的休养生息。
逐渐从原先的纷乱中恢复了元气。
繁华的一幕,再一次呈现在了镜头中。
“不愧是文景之治。大汉的国力,在这两位帝王的治下,迎来了巨大的攀升。”
屏幕前的张伟有些感慨。
这百姓安居乐业,朝堂君臣琴瑟和鸣的一幕幕。
久违了。
或许是自己改变了历史的缘故。
推恩令发挥着他不弱的威力。
大汉帝王的更替,并没有减缓推恩令的施行。
反倒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各地诸侯因为推恩令的削弱,变得越发孱弱。
现如今。
诸侯已经是没有了丝毫与中央抗衡的力量。
或许是感怀于张家做出的贡献。
或许是与张家的情得到了延续。
刘启即位之后。
对张家的诸位子孙更是重用。
张旺景已经是走上了丞相之位。
张旺川则是在工部中更进一步。
眼下已经隐隐约约有了工部第一人的趋势。
至于远在边关的张旺成。
手下的兵马愈发雄壮。
也不是没有朝臣旧事重提。
只是,在一顿杀鸡儆猴之后。
刘启只留下了一句话。
“张家与我刘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朕还能不相信自家人吗?”……
ps:跪求推荐票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