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去京都吧,去了那边,我还能照顾到姐姐。”三宝想了想说,他的姐姐很快就会嫁人了,洵郡王现在看起来还好,但是到底怎么样还有待观察,他去京都,也能看着点。

“决定了?”

“决定了,既然有这个条件,还是去京都最好,那边的书院不是县里的书院和县学可以相比的。”三宝点点头。

“既然决定了,就东西好好收拾了。”李家华也不多话,只是吩咐他把要带的东西收拾好。

三宝有了决定,家里的事都安排好之后,李家华一家四口,带着丫鬟婆子,在护卫和家丁的护送下去了京都。

李婧文知道爹娘弟弟妹妹都不会长住,就决定他们住在郡主府,也就没有打扫李家的宅子,而是把主院旁边最大的院子打扫了出来,给她的爹娘带着六宝住,另外也就近准备了两个小院子给李思文和三宝住。

至于三宝以后要住哪,看他自己的意愿,当然,她还是属意他住在郡主府的,如果他一定要住自己家里,再找人收拾院子,她给李家买的宅子,前主人虽然很爱惜,但那房子也盖了近二十年了,要想住得舒服,有些地方还得修缮。

接到爹娘动身的消息,李婧文算着时间去城门口接人,果然,这天下午,李家的车队来到了城门口。

李婧文看到自家的马车,就迎了上去:“爹、娘。”

“婧文,等久了吧?”刘氏掀开车帘子对她招手。

“没有,刚刚到。”李婧文上了马车,“爹、娘,你们辛苦了。”

“还好,我们走得慢,夜里也是歇在客栈,并不太累。”刘氏抚了抚女儿的头发,“这些年辛苦我的女儿了,每年都要往返于京都与五里亭之间。”

“娘······”

“别说了,有什么话回去再说。”李家华看着她们母女两个眼眶都红了,连忙打断她们。

“对,回家再说。”李婧文对着刘氏笑了笑,示意车夫起程。

回到郡主府,李婧文先把他们各自送回院子洗漱,她则亲自下厨,准备为家人做一桌好菜。

大家吃过饭,天还没有黑,李婧文就带着大家参观了郡主府。

“皇上还真是大方,赐给你这么大的宅子。”李家华感叹道,这郡主府占地起码有上百亩,在这寸土寸金的京都不知道要值多少钱。

“官员和勋贵的府邸都是有规矩的,郡主府就是这个规矩。”李婧文笑着解释道。

本朝相对来说比较开放,对这些规矩也不是很严,只要你不贪脏枉法,你的宅子愿意修多大就修多大,但是皇帝赐下的宅子还是比较守规矩的,这样就不会有郡主府比公主府还大的现象发生。

“姐姐,我们自家的宅子有多大?”三宝好奇的问道。

“我们自家的是个五进的宅子,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我们家人口不多,住着肯定宽敞。”李婧文笑着说,“明天好好休息一天,后天我带你们去看看。”

“只要够住就好,用不着太大了。”李家华对于自家能在京都拥有自己的宅子很是满意,不说别的,如果三宝或者六宝以后在京都发展,起码有个落脚的地方。

“婧文办事,我们都放心。”刘氏连连点点头,那宅子是李婧文用两个作坊的分红买的,如果不是女儿能干,设计出了打谷机和自鸣钟等件并且入股了作坊,他们家怎么可能在京都买得起宅子?

李家华和刘氏的身体都不错,虽然在路上奔波了几天,但是睡一觉起来所有的疲惫全都赶走了,两个人都神采奕奕,三宝他们就更不用说了,年纪小,又是练武之人,不说只赶了两天多的路,就是十天半个月都没有问题。

李家华他们来了京都,自然要去拜访亲家的,于是,第二天,李婧文就派人去洵郡王府递了贴子。

云殊得知亲家来了,自然也是高兴的,很快就回了贴子,请他们第二天去洵郡王府作客。

得到了云殊的回应,刘氏就开准备去作客的衣裳:初次登亲家的门,对方又是洵王府,他们不能太寒酸,失了体面。

幸好自从开了锦绣阁,他们就时刻注意着京都的潮流,加上手上也不缺银子,她给家里人准备的衣服不管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能过得去,选择起来自然也不是难事。

第二天早饭后,一家子打扮好了就去了洵郡王府,云殊、楚云皓和楚云希早就在等着了,他们一下车,云殊就带着儿女迎了上来。

“亲家,辛苦了,里边请。”

“亲家,你也太客气。”刘氏没想到他们会在大门口等着,心里对楚家的好感又多了一层。

“三宝,恭喜你呵,听说你得了案首,真不错。”

“谢谢,只是侥幸而已。”三宝带着弟弟妹妹礼貌地给云殊母子行礼:他们母子三个都是大佛,而他只是一个小秀才而已,见面了自然要行大礼的。

“哪有那么多的侥幸?这是你凭本事自己考的,没有必要太谦虚。”楚云皓和楚云希连忙扶住他们。

“对,对,大家都说你是少年天才,十三岁的案首,本朝还是*出现。”楚云希对三宝能考出这样的成绩也是心生佩服的:他八才启蒙,十三岁中秀才就是奇迹了,能考案首不仅说明他有读书的天赋,更说明了他的勤奋和好学。

“请进,我们进去再说。”云殊把大家请进了屋。

李婧文他们在洵郡王府盘桓了半天,在云殊母子的热情挽留之下,在洵郡王府吃了午饭才回去。

接下来的两李婧文又陪着刘氏去拜访暄郡王府和镇国公府,直到三天后才去看自家的宅子。

“这宅子真好,没想到我们还能在京都拥有这样的宅子。”李家华在自家的宅子里转了一圈,眼眶都红了,前三十年,他都被他的爹娘和兄长踩在泥里,他以为会那样过一辈子。

没想到他的长女福气好,遇到了世外高人,学了一身的本事,不仅带着他们脱贫致富,还为国为民做出了大贡献。

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封了郡主,又赐了一门极好的婚事,一下就改变了家里的门庭,从吃不饱穿不暖、人人可以打压、欺负的农民变成了高不可攀的仕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