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王忠前去传召刘恒及代王太后之后,刘弘又将身旁的郎官派去,将太后张嫣请到未央宫。

不知是不是错觉——自刘弘从萧关归来,陈、周二人授首,朝堂正式步入正轨之后,张嫣就像是脱胎换骨般,完全换了一个人!

倒不是说脾性有多大的转变,而是在刘弘原本的印象中,那个即便贵为太后,却仍旧惶惶不可终日,政治手段略显稚嫩,性格略有些偏激的太后老娘,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位雍容得体,一举一动皆符合身份、礼制,且能充分发挥汉太后角色的‘陌生人’。

便拿朝局来说:自陈平、周勃二人先后离世,两个家族也被驱逐(流放)至边地后,朝野舆论颇有些紧张。

除尚在位的三公九卿,即皇党一系成员外,几乎所有的朝臣百官,都对此次事件战战兢兢,唯恐祸及己身。

即便是刘弘许下‘贼首亡,余者不究’的承诺,长安朝堂那浓烈的不安气息,也依旧是不可抑制的传播开来。

最夸张的时候,甚至发生了‘关中某县令因与陈平有过交谈,担心因此获罪而挂印离去’的荒诞事件···

想想也正常——若是在后世,一个政权的军方总司令和总理同时‘病逝’,必然会在政权内部造成不小的动荡。

刘弘在‘太尉、丞相近乎同时病逝’的情况下,能将影响控制到这种程度,已然实属不易。

但张嫣,这个上位不到半年,年不过二十余岁的当朝太后,着实给了刘弘一个意外之喜。

——秋八月戊申(初五),陈平病逝当天,恰逢每五日一次的常朝;太后张嫣陪同刘弘与会。

当日常朝,刘弘隐晦的提了一句‘今后朝堂诸公当竭力做事’,实则再度重申了陈、周乱臣集团之事,就此画上句号。

就是在刘弘再次给出‘不扩大打击范围’的承诺之后,张嫣用实际行动,为刘弘的诺言给出了背书。

即便是此刻,刘弘都还记得张嫣那日满目柔和,眉宇间皆为大局的淡然姿态。

——太祖高皇帝侯者百四十五,今存不足百;开国功侯如酂侯、舞阳侯等,绝嗣;今复失绛、曲逆二臣···

功侯多于国有功,而今绝四时血食,朕甚悯之;今天子亲政,吏治清明,当议复酂、舞阳、宣平等功侯之家,以全太祖高皇帝之信诺也!

只能说,‘汉太后’这个群体,绝对称得上是人均帝王之姿。

起码西汉的太后,没有一个好相于的!

年不过二十岁,却三言两语之间,将刘弘都无能为力的朝野人心安定下来的张嫣,就是最好不过的明证!

得了张嫣‘复开国功侯之家族,以延其宗嗣传承’的授意,朝臣百官动荡不安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

刘弘也乐得付出几万户食邑,将陈平、周勃之死所带来的影响压制到最小。

实际上,即便张嫣不提,这件事也是刘弘必须要做的。

这与刘弘地意愿,亦或是利弊得失无关——只要皇位上坐着的皇帝姓刘,并还想维护刘汉政权的安稳,就必然会以这种‘复封功侯’的手段,来收买勋贵阶级。

历史上,作为西汉‘开国第一侯’的酂侯萧何家族,就曾四度因犯罪而失去侯爵,最终又重新被历代皇帝复封。

非但萧何如此——刘邦开国所封的那百余功侯中,排名稍靠前一些的,也都曾享受到这个待遇。

原因无他——太祖高皇帝封誓言: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光以这一点,出于照顾先祖刘邦的颜面,借刘邦之名巩固自身威权的目的,每一位刘汉皇帝,都会选择复封断绝传承的开国功侯。

如今距离汉室鼎立,刘邦遍封功侯才过去不到三十年,光是开国十八功侯中,就已有近半断绝传承!

开国第一侯:酂侯萧何一脉,在二世酂侯萧禄病逝之后,因萧禄无子,侯爵落到了萧何的夫人同氏身上;另外封了萧何的次子萧延为筑阳侯。

若天子与太后不管不顾,那等萧何的夫人离世,酂侯一爵就将断绝传承。

十八功侯第三位:宣平侯张敖一门,倒是因鲁元公主之故,而在过去几年中颇得吕太后重视——封张敖与鲁元公主所生之嫡长子为鲁王,其余庶子二人,张寿为乐昌侯,张侈为信都侯。

但在年初,诸侯大臣共诛诸吕,吕禄吕产等人尽皆授首之后,张堰、张寿、张侈等人的爵位都被归入‘吕氏逆臣之乱命’而罢黜。

即便刘弘拼了老命,将吕后从‘吕氏乱臣;的泥沼中强拉出来,也无法将这几位母舅的爵位保下。

至于张敖的爵位传承者——而是宣平侯张信平,则是在孝惠皇帝最后一年离世,宣平侯一脉绝嗣,国除。

撇开张嫣出于大局的考量不论,提出‘复封开国功侯’,张嫣那一点点私心,恐怕也正是为了延续宣平侯一脉——与故鲁王张堰、二世宣平侯张信平一样,张嫣也是张敖与鲁元公主所生。

排第四位的绛侯周勃一脉,在前不久刚宣布‘绝嗣’,没个几十年,或是后代立下矿世武勋,就不大可能在短时间内复家。

第五位的舞阳侯樊哙一门,因二世舞阳侯樊伉,在诛吕行动中站队吕氏,而被诸侯大臣清洗。

第七位的鲁母侯疵,其爵位本就是应当封给在汉立前几天,不幸阵亡的大将奚涓;因奚涓阵亡,又没有后嗣,方才被刘邦封给了奚涓之母。

在初代鲁母侯病逝之后,奚涓一门,早已经断绝了所有血脉——即便刘氏皇帝想为其复家,也根本找不到后人。

第八位,就是一个刘弘不愿意听到的名字了:汝阴侯,夏侯婴···

满打满算,开国功侯前十人之中,如今也仅平阳侯、曲周侯、颍阴侯及阳陵侯四家尚存。

前十位都有超过一半断绝血脉,就更别提排名在十以外得了···

这种情况摆在任何一个封建君王面前,都不亚于一个沙包大得巴掌,一下下拍在自己,以及分封功侯的先祖脸上。

如此说来,复封酂侯、舞阳侯、宣平侯等功侯,乃至于为血脉全然断绝的鲁母侯家族过继一人,以承继香火,就都是必然的了。

而张嫣的举措,妙也恰恰妙在此处——复封功侯,本来就是刘弘要做的!

无论张嫣提不提,朝臣慌不慌,这件事都是刘弘肯定要做的,区别只在于早晚而已。

结果张嫣在朝堂人心不安的时间点,替刘弘将此事摆在朝臣面前,无疑是让刘弘付出了本就要付出的代价,而换取了朝局的稳定。

就如同在后世,原本就要缴纳给社区的钱款,瞬时多了个‘可换取社区友好待遇’的好处!

在刘弘的角度上,意味就又有所不同了——张嫣此举,是在为刘弘解决问题的同时,没有让刘弘付出任何东西!

这样的政治智慧···

着实令刘弘为之期待!

早在年初,张嫣一言不合便将周勃下狱之时,刘弘就曾想过:若是张嫣能多向历史上的薄后、窦后靠拢,充当皇帝与朝臣之间的润滑剂,该有多好?

那样一来,刘弘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咆哮公堂’;至于受到伤害的朝臣百官,自是有太后抚慰。

而经过此事,刘弘就隐约体味到了一丝‘陛下唱白脸,母亲愿意唱歌红脸’的味道。

老娘如此‘懂事’,刘弘也不好为难母舅(们)——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封宣平武侯张敖次子,故鲁王张堰为宣平侯一事,已经正式提上日程。

除此之外,改封萧何次子,筑阳侯萧延为酂侯、封樊哙庶子樊市人为舞阳侯等决议,也都得到了朝堂一致支持。

不出意外的话,岁首大朝仪,这些关于开国功侯家族复封的诏命,就将正式下达。

若说复封开国功侯一事,使得因陈、周集团倒塌而陷入不安朝堂的朝堂重新稳定了下来,那还有几件事,就是与刘弘的皇位法统息息相关了。

——大行皇帝刘恭的盖棺定论,以及刘弘登基五年,却仍旧没有改元元年!

这两件事,无一不让刘弘伤透了脑筋。

出于孝道的顾虑,刘弘只能也必须维护吕后光明伟岸;遍封诸吕为王侯、罢斥王陵等锅,刘弘也能勉强摔倒‘吕氏子弟’身上。

但原主的哥哥,孝惠皇帝刘盈长子,史称为汉前少帝的刘恭,在不过十余岁的年纪夭折于皇位之上一事,却是无论如何都解释不清的···

无论刘弘如何扭曲事实,如何淡化处理,都无法改变天下人脑海中的固有印象:前少帝之死,就是因为那一句‘吾未壮,壮即为变’。

“唉,难呐···”

揉搓着额角,刘弘不由为这位便宜老哥的智商感到哀痛。

即便是普通人,小时候被恶霸欺负了,也懂得壮怂;等长大了,再把挨过的奏都找回来。

就算是个傻子,也不至于光明正大的喊出‘我还小,等长大了再报复你’这种明显找揍的话。

思虑间,刘恒恭敬的身影,出现在了刘弘视野之中。

看着刘恒如此模样,再想起刘恒在历史上的‘影帝’形象,刘弘脑海中,不由出现一种更为有趣的猜测。

“我这个便宜老哥,不会是被人忽悠了吧···”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历史上的汉文帝刘恒,更多时候都是以淳朴善良、心怀天下百姓的形象出现。

但若是对历史的了解稍深刻些,就不难发现:刘恒最擅长的,是借力打力,借刀杀人!

刘恒打太极的功力有多高深,历史上饿死囚车之内的淮南厉王刘长,绝对有着深刻的认知。

从这个角度出发,刘恭那句引来杀身之祸的抱怨,无疑就有趣多了。

当是时,可真是吕太后大权在握,满朝大臣敢怒不敢言,陈平和周勃都不要脸到为吕后遍封诸吕为王寻找理论依据的时间点!

要说当时的朝堂诸公、开国功勋们,对吕后大权独揽没有意见,那就是在说笑了。

那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朝中大臣恼怒于吕后所为,又出于枪打出头鸟的顾虑,不敢自己出头,从而将刘恭当枪使?

越想,刘弘就觉得可能性越大——吕后一朝的臣子,大都不是什么刚正不阿的人。

若非如此,刘弘穿越之初,也不至于因王陵主动投靠,而感到老怀大慰了。

事实就是:这帮跟随刘邦南征北战,打下汉室江山的开国功侯,在大权独揽的吕后面前,通通变成了软脚蟹!

除王陵一人之外,再也没有哪怕一个开国功侯,在吕后遍封吕氏子弟为王为侯时,说出一声:太祖高皇帝白马誓盟者,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要是这帮家伙光是怂也就算了,偏偏吕后一死,这帮欺软怕硬的败类又跳了出来,外联诸侯、内结朝臣,硬生生把长安所有吕氏子弟屠戮一空!

想到这里,刘弘便在心中默默心疼起便宜老哥:前少帝那句‘壮即为变’,只怕是敢怒不敢言,不言又不爽的开国功侯,向吕后发出的试探。

亦或者说,那个诱导刘恭作死的人,实际上已经达成了自己的目的:逼吕后废立天子,好使吕雉陷于不义!

如果真是这样,那诸侯大臣共诛诸吕时的说辞,也就不难猜测了:吕后女声而临朝,因天子年少之言便动辄废杀,长此以往,刘氏尽亡矣···

“呵,倒也不算笨。”

这么说来,燕赵先后共四位刘氏诸侯死在王位,高皇帝刘邦八子今只存二人,背后也不难看到开国功侯集团的身影。

想清楚这些关节,刘弘便明白,自己应当如何去做了。

“代王臣恒谨拜陛下···”

刘恒拜喏之语未尽,刘弘便轻笑着走下御阶,拉过刘恒的手臂:“入长安旬月,王叔怎还如此拘谨?”

闻言,刘恒讪讪一笑,稍起身,却仍旧不敢将脊背完全挺直。

“陛下近臣,乃臣之福;然礼不可废,矩不当逾···”

看着刘恒一板一眼的说辞,刘弘也值得轻笑两声,拉着刘恒,走向殿后的凉亭。

“太后不刻便至;王叔幼子亦于太后同来。”

·

缓慢的走在宫内的石砖路上,刘弘背负着双手,不时思虑着朝中之事。

“陛下此召臣,可有何交代?”

轻轻一声询问过后,刘恒面色一肃:“但陛下所命,臣必往也!”

看着刘恒一副视死如归,又隐隐带着‘陛下,轻点坑我啊~“的表情,刘弘无奈一笑,轻拍了拍刘恒的肩膀。

“不至于此,不至于此···”

“今日,诚太后欲与王叔之母言谈,又无从开口,方托朕以为中介。”

淡然的解释着自己的‘动机’,刘弘不忘稍作补充道:“朕于王叔,亦谈不上交代,只有些许琐碎,欲与王叔相商。”

刘恒自是再拜:“臣,在所不辞!”

见刘弘仍旧一副满是警惕的样子,刘弘却是淡笑着摇了摇头,稍行两步,示意边走便说。

待刘恒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刘弘便措辞一番,将自己的打算大致道出。

“自夏四月,贼起于齐,至今近半旬;幸得王叔在,贼之乱,亦时近止。”

“待乱平,王叔便当就国于睢阳;故朕欲于王叔临行,于王叔商讨此事。”

说着,刘弘便稍侧过身,眉宇间尽是锐利,语气中却满是淡然。

“先大行皇帝,不知王叔作何念?”

刘弘一语,顿时惹得刘恒呆愣在原地;片刻之前还流于表面的‘惶恐’,在此时也是深达眼底。

“陛,陛下···”

哆嗦的说着,刘恒的目光一刻不离的锁定在刘弘的面庞之上:“臣···”

纠结良久,刘恒似想起什么般猛一低头:“先皇之事,臣不敢妄议,亦颇多不解;还请陛下代为解惑。”

看着刘恒拱手应诺的模样,刘弘稍一诧异,便不由暗自感叹起来。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尤其是薄后这样的‘老’者!”

刘弘几乎有九成以上的把握,笃定刘恒所言,俱乃薄太后‘提点’。

不得不说,作为历史上与吕后近乎齐名,风评却远好于吕后的女强人,薄后的政治智慧,即便是在刘弘这个穿越者面前,也是让人相形见绌。

有薄后在,代王刘恒这一生,就必然不会走向歪路。

“王叔即问,朕便当于此间事,告与王叔之。”

既然刘恒如此识趣,愿意为刘弘冲锋陷阵,刘弘也就没有客气的必要了。

只见刘弘环顾一圈,确定周遭无人,才神神秘秘的低下头,将嘴靠近刘恒的耳边。

“大行皇帝恼怒吕后者,皆乃戾侯所惑!”

只短短一句话,刘弘就为前少帝之死定了性:都是贼子作乱,离间天家祖孙!

汉开国数十载,历代功侯数百人,得到‘戾’这个谥号,只绛戾侯周勃一人。

刘弘话里的意思也很简单了:吕后和大行皇帝之间的茅盾,都是周勃在暗中捣鬼!

剩下的,就看刘恒,或者说薄太后,能否理解刘弘话中深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