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代王起兵
章节报错
随着夏五月逐渐接近尾声,长安城内的氛围也逐渐趋于诡异。
先后有数万青壮随灌婴大军,以及在京勋贵彻侯出征,使得长安城逐渐冷清起来;大量壮年男子外出,也使得长安左近的田亩大片荒废。
原本应该在三月末开始的春耕,也因悼惠王诸子起兵叛乱而延后到四月;长安左近,乃至于整个关中,几乎都将家中的壮年劳动力送上了睢阳、荥阳一线,家种田亩,就只能交由留守的妇女,以及老幼打理。
根据内史的估算,整个关中都将因此次叛乱而受到影响,今岁粮产很有可能会直接下降一半!
这还算好的——关中虽然失去了大半壮年劳动力,但社会秩序依旧有条不紊,春耕虽晚了些,但也还勉强进行着;田亩虽可能减产,但也还不到绝收的地步。
真正受影响的,还得是关东。
叛军抵达睢阳也以过去近十日,而叛军自齐地赶赴睢阳的路线,以及沿途经过,也已被送到了朝堂之上。
且先不提叛军从齐都临淄赶往梁都睢阳,超过三千里的路程,竟然只花了近五十天,光是关东地方官府送上来的关于‘今岁田亩耕种状况’的调查表,就足以让长安朝堂为之咬牙切齿。
淮阳、楚地以南的南方,可以说完全没有收到此次叛乱的影响,但根据地方官的推测,今岁粮税也有可能不足正常状况的七成。
至于叛军沿途‘经过’的郡县,那才是让人为之瞠目结舌,对关东地方官府的节操抱以极大的鄙视。
最让朝堂为之不齿的,当属河东。
叛军自临淄出发,直奔梁都睢阳,整个路途顺畅无阻不说,几乎就没怎么踏上河东。
但在河东郡守的上报中,河东却在此次‘抵挡叛军’的过程中损失惨重!
根据河东的说法,叛军自河东以南经过之时,最近距离河东不过数十里,河东上下赶忙派出了地方部队,以避免叛军攻入河东。
而恰恰就是将郡兵派出防守,使得河东的治安每况愈下。
但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因郡兵外出而得到‘活动空间’的河东郡不法分子,既没有去杀人越货,也没有为非作歹,欺男霸女,而是趁着郡尉领兵在位的天赐良机,莽足了劲儿踩坏农民伯伯的庄稼!
而对于河东这么明显的谎报,未央宫内端坐的天子所做出的评价,也已经传出禁中,成为了长安百姓茶前饭后的谈资。
据说圣天子拿到河东郡的奏报之后,直接将之定性为:碰瓷!
随着事件发酵,‘碰瓷’一词之解,也已逐渐被各方高人所解读。
——碰瓷者,乃以未有之事,而诈人之财货;如甲有珠玉,递之与乙,乙接而观之,不喜,乃还之;甲得珠玉而言其物已损,责乙偿其所失,得财而复以此腌臜之道行骗于人,当称之曰‘碰瓷’。
得知‘碰瓷’一词正确解释的长安百姓再回过头,细一琢磨河东郡之所为,顿时露出一种‘哦~~~’的表情。
河东之事虽在长安引起了不小的物论,但出于战事舆论需求,朝堂并未对河东之事做出明确的答复;但所有人都知道,等到战争结束之后,无论结果如何,河东郡上下恐怕都逃不过一劫。
除了河东出现这么一桩笑谈之外,其他地方则都相对正常,或者说,沉寂的有些不太正常了···
匈奴使团自长安出发半月余,此时也应当出了雁门,踏上了幕南草原;但匈奴人就好像是因为和亲之事而脾性大变——汉室内乱爆发接近两个月,边关却连一封‘匈奴似有异动’的消息都没有传回。
荥阳一线在淮阳郡守申屠嘉率郡兵入住,并陆续得到自长安出征的彻侯勋贵支援后,其局势愈发趋于平稳;而淮阳守申屠嘉也以圣天子慧眼如炬,提前授予的天子节而成功镇压住彻侯勋贵,稳稳把守着荥阳。
上将军周灶驻守的丰沛防线,也得到陆续从关东各地自发前往的彻侯勋贵的协助,而周灶同样凭借着天子节,将丰沛一线的防务牢牢把控在了自己手中,没让赶往丰沛的彻侯勋贵抢得丝毫兵权。
如果这些方面的稳定都还算正常范畴,那夹在丰沛一线和荥阳-敖仓一线之间,由大将军灌婴携关中军近十万驻扎的睢阳防线,则诡静的有些反常。
根据睢阳一线回禀的军报,以及朝堂对睢阳战役爆发时间的预测,齐地叛军早在五月二十日前,就应该抵达睢阳城下,最晚在二十日当天,睢阳保卫战役就应该正式爆发。
但时间一天天过去,明日就是六月初一的朔望朝;但睢阳一线却丝毫没有传回‘战斗开始’的消息,只从二十五日开始,每日发来一封‘叛军于睢阳城外二十里扎营,驻而不攻,似另有所图’的军报。
在连续五封只字不差的战报送达之后,朝堂甚至出现了‘大将军隐瞒战况’的猜测!
但这种说法,也只是稍稍露了个头,旋即消失在朝堂对战役的诸般推演之中。
——除非大将军灌婴彻底决定倒向叛军,否则,绝对不敢做出‘隐瞒战况’的事。
也就是说,齐地叛军确实如灌婴所言,只在睢阳城外驻扎,然后每天享受着关中门户的太阳,丝毫没有攻打睢阳的意图。
确定这件事之后,朝堂便也同长安城一般,逐渐陷入诡异的沉寂;而昨日自箫关送入关中的一封军报,则彻底让长安朝堂陷入寂静之中。
——代王刘恒,因其王太子死于长安,故起兵于北,意欲质问长安为何害死太子?
原本对此次诸侯叛乱持乐观态度的朝堂,一时之间陷入无以复加的惊惧之中!
——箫关,函谷关,乃关中北、东门户!
自汉室立,国朝还从未面临关中两个方向都受到叛乱者进逼的状况!
更让朝堂忧心忡忡的是:代国地处汉匈边界,代王起兵近逼关中,便意味着边墙防线,将出现一段长达数百里的防守漏洞!
且先不提齐、代叛军与长安中央的斗争结果如何,光是代军南下这一点,就可能使得汉室本就捉襟见肘的北方防线陷入混乱!
代王起兵的消息传入长安当日,未央宫和长乐宫顿时化身为诏书机器,一日连发诏书、懿旨十数封!
——燕王刘信,即刻遣燕国兵进驻代北汉匈边界,接受代地防务!
——飞狐都尉柴武,受诏之日火速启程,进抵代、赵一线暂驻,准备随时应对匈奴人对汉室边墙的进攻!
——楚王刘交,分楚兵驻守汝南,南阳一线,时刻紧盯淮南国兵动向!
长安几封诏书传出,就使得汉室大半版图都牵扯入这场最开始,仅有齐地爆发的动乱——北方燕、赵、代,南方楚、吴、淮南,再加上叛乱爆发的齐,汉室几乎所有的诸侯国,都或主动或被动的被战火波及。
而这一切安排,又无一属于‘杞人忧天’。
代王叛乱,很有可能会倾巢而出,放弃边墙防务,集中全力进逼关中,从而使得代国与匈奴接壤的数百里防线陷入真空。
对此,长安中央最好的选择,也只有让毗邻代国的燕国分兵进入代国,来填补代国兵被代王刘恒带走之后,留下的边墙防线漏洞。
而分兵,就可能使得燕、代同时陷入防守力量不足的境地,遣飞狐军从飞狐迳北上稍许,暂驻于燕、代以及两者身后的赵国交叉口,可以使飞狐军能在边墙发生隐患的第一时间动身,以最快时间赶到战场支援。
如果说对燕王、飞狐军的调遣,基本是出于对匈奴人的防备,那对楚王刘交的安排,则完全属于防备南方诸侯了。
——在代王刘恒起兵的现在,同为高皇帝子的淮南厉王刘长,就顿时成为了焦点!
而代王刘恒与淮南王刘长,又是太祖刘邦的子嗣中,仅存于世的两个;代王刘恒起兵,淮南王刘长未必不会于关东起兵响应。
楚王刘交作为太祖刘邦之昆季,再加上楚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为依仗,足以逼迫淮南王刘长安坐淮南,无法插手此次诸侯王叛乱。
一系列安排都从长安传往各地,才复又使得关中惶惶人心稍稍安定下来;紧接着,就是最主要,也是最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箫关防线,该派谁去驻守?
虽然代王反叛,口称是想就太子的死亡,向长安要个‘交代’,但明眼人都知道,代王就是响应了齐地叛军那封‘共诛伪帝吕弘’的倡议。
——只不过,代王没把话说的那么直白,留了一点转圜余地而已。
而代王如今已经引兵南下,进逼箫关,那这个方向的诸侯叛军,也同样需要派大将前往驻守。
就如同关东一乱,朝堂就赶忙派大将军灌婴,领北军两部校尉,并从关中抽调民夫、战卒,组成平叛大军,出关驻守睢阳一样。
不出意外的话,这件事的最终结果,就将在明日朔望朝见分晓。
不过,即便是在没有确切结果的现在,绝大多数人心中都基本确认了平叛大军的人选。
在大将军灌婴、上将军周灶、车骑将军柴武俱领兵在外,开国功勋大都老朽的现在,长安朝堂有资格以帅领的身份,引军出征平叛的,只剩那寥寥数人。
其中最合适的,则非太尉周勃莫属···
※※※※※※※※※※※
作为汉室皇城,未央宫同样被诡异的氛围所充斥。
在前所未有的危难之下,深讳宫中生存之道的宦官群体,第一个感受到大难将至的气息。
就是这种诡波暗涌的情况下,数月前才拉起框架的‘禁中御史大夫’——省御卫,才终于体现出一丝存在的意义。
短短十日之内,便有数十位禁中侍宦,因内外勾结、暗逃出宫等罪名,被杖毙于未央宫内的广场。
至于因‘私有不轨’而被省御卫限制自由,着重审查的宦官,更是不知凡几。
如果最终审查出问题,这些重点关注人员同样躲不过被杖毙的结局;即便没有问题,最好的结局也是驱逐出宫,令其自生自灭。
而在这次针对禁中宦官的大核查中,出现了一些让朝臣毛骨悚然的事件。
作为禁中宦官的审查机构,省御卫对宦官群体的一切核查,都得到了皇帝刘弘的背书;而汉室独特的政体当中,还有这很大一部分继承于秦的部分,即:绝大多数九卿属衙,都有宦官为主的部门。
在这次大核查中,首先遭到打击的,便是少府名下的宦官部门:尚食!
根据郎中令、卫尉两个部门的合力调查,最终查出刺杀代王太子的凶器,乃是通过少府属下,负责于宫外采买菜蔬吃食,输送禁中的尚食属衙。
而尚食作为少府六尚,其实是由两个完全不相干的部门组成;用后世的话来形容,就是‘官僚尚食’和‘宦官尚食’。
两者虽统称尚食,办公地点也紧邻,但在具体的运作中,却近乎完全没有来往。
官僚尚食,负责从市集购买物资,核查物资是否有问题,最终将没有问题的物资送入少府府库。
而宦官尚食,则是等官僚尚食将物资送至府库,再前去将物资调出,再进行一次核查,确认物资没有问题,再将物资送入皇宫内。
由毫不相干的两个群体先后进行两次审核,以及官僚与宦官群体的天然矛盾,才可以保证输入皇宫的每一批物资都毫无问题。
就如同此次,代王太子遇刺于石渠阁的事件发生时,少府六尚这种独特的运作模式,将使调查工作简单无比。
——宫中出现违禁物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通过少府的渠道!
因为除了少府,其他渠道几乎完全没有向宫内送入任何物件的权力。
物资流入皇宫的渠道,在少府之内也可以直接锁定到六尚,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
而物资流入少府府库,证明少府外六尚有问题,出现在皇宫之内,则证明内六尚有问题。
再加上少府自数个月之前,正式推行的全新记账方式,使得调查进行的无比轻松。
根据刺客的供词,凶器是在大约十日前,刺客自东厨拿到手;那么,只要从少府府库的账本中,查十二日前到八日前,都有哪些人从府库调取物资送往东厨,就能将范围缩小到一个不到十人的狭小范围之内。
实际上,调查过程比这轻松得多——少府新推行的记账方式,使得每一个东西的进出,都白纸黑字记录在册。
而郎中令从少府的账本中,直接发现了一条关于‘废弃短剑’的调取记录。
涉嫌这次调取的内宦,则因‘试图外逃出宫’而被杖毙。
紧接着,就是少府府库管理者:库令受到调查。
原因很简单:一个尚食属衙的内宦从府库调取一柄剑,库令却只将此事记录预测,而丝毫没有对此表达疑惑?
如此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做法,令少府属衙深受打击,由此次事件引发的大清洗,顿时将少府上下全面覆盖。
最终,少府长监一人,少监二人尽数被贬,五属、三监、六尚大半被免;宦者六尚尽数杖毙,少府内部被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大清洗。
随着少府令田叔将责任揽到自己头上,请求皇帝刘弘治罪,太后出面为少府求情之后,少府之事才逐渐走向尾声。
即便如此,皇帝刘弘也给少府田叔下达了戴罪立功的任务:积极配合省御卫属衙在少府内部建立监管部门,以防此等事件再次发生。
而少府令田叔,最终也只能应下这个要求。
作为汉九卿最为特殊的一个部门,少府与皇宫可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少府钱库,完全独立了整个政权中枢,全权由皇帝掌控;少府作坊的一应产出,也具由皇帝执掌。
作为同一个政权下的部门,少府的独特性尤其体现在物资的流出。
按道理来讲,同为国家部门,少府作室所产出的一切物品,如武器军械、布匹物件,乃至于器具,都属于国家财产,用于国家建设丝毫没有问题。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少府所造的每一柄剑,每一把弓乃至于每一支箭矢,都并非无偿交于军方之手,而是需要丞相府掌控下的国库出钱购买,再分发到各地部队手中。
至于布匹被褥,军粮等物资,也同样需要国库出‘军费’购买,才能分发到士卒手中。
这也是少府能独立于整个朝堂,只对皇帝负责的底气由来——除了皇帝以及太后之外,汉室绝对不存在第三个人,可以凭借一纸命令调动少府物资。
就连丞相都不行!
而少府独立于朝堂外的地位,使得朝堂对少府的遭遇大都持有‘幸灾乐祸’的态度;即便是少府此次跌的大跟头,也只是让外朝对省御卫属衙提起了一丝警惕而已。
直到事件以‘少府内部立省御卫’为结局画上句号,外朝才慌忙开始为少府求情,祈求皇帝刘弘三思。
但最终,少府令田叔强硬的表示‘这都是罪有应得’,愿意接受这样的监视,外朝才如丧考妣的接受现实,转而将火力转向省御卫的首官:宦者令王忠。
半日之内,足足数百封弹劾宦者令‘不修私德’‘收受贿赂’‘任人唯亲’的奏疏送入皇宫,将刘弘的御案塞了个满满当当。
而就在王忠承受四面八方的明枪暗箭,扛起省御卫属衙前所未有的灾难之时,一个身影藏在王忠宽大的臂膀后,悄然无息的进行着朝臣百官的调查工作。
一年之后,那人的名讳就将响彻天下,令无数官僚闻之丧胆,见之避目。
——省御刺史,中行(háng)说(yu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