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航空现状
章节报错
马迁安一进屋,立即自报家门连说久仰,虽然大家都不知道在哪里久又在哪里仰,但态度是明白无误表现出来了。配合着马迁安有些做作的亲热,雷洪耀与傻看诺夫不自然的还礼,按理说自己是给人家添麻烦来了,理应自己主动点,却被主人抢了先。
沈细妹与陈东顺跟了进来,沈细妹有些心虚的看了一眼雷洪耀,见雷洪耀不理自己,就讪讪的闪到一边找个椅子坐下,支棱起耳朵听众人寒暄。
雷洪耀已经从沈细妹口中得知,坐在自己面前的两人是侨领陈嘉申的人,运输机也是陈氏公司的。雷洪耀对于陈嘉申的印象极佳,对于这次能搭上便机表示了感谢,但为了能够让这两个华侨心里舒服一些,雷洪耀还是解释了自己的唐突:“总之,政府对抗日,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现在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必须严肃沉着,奋勇自卫。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希望各位效忠国家,这是兄弟所恳切期望的。”
噫!这个雷洪耀真是图省事,把老蒋的庐山讲话稍微一改,抛头露面了。不过概此文简单扼要又能说明事理,激发百姓抗战之决心,所以被频频引用了吧?
雷洪耀不知马迁安腹诽,依旧循循善诱给他眼中的“华侨”灌输守土抗战的责任。先拿大帽子压人的手段是他最近学会的,此时用出心里爽的不行,雷洪耀看着“聚精会神”眼睛盯着沙坎诺夫的马迁安,继续卖弄,“盖这位陈老兄与詹小兄居于南洋,虽对国内抗战有所耳闻,但未深入理解,不知国家可以随时征用交通工具用于抗战,特提醒两位,我们这次要随机前往亦是有征用之意图,还望两位配合。”
这家伙一口一个守土抗战,一口一个征用,是不是真把我们当土鳖吓唬人啊?你说这话到底是感谢我们还是给人上课来了?陈东顺有些不悦,跟着陈嘉申久了,老头自然也有了老爷的风骨,况见过那么多大人物,神态上也没见有这么牛的。
陈东顺不愿再听这种“训导”,扭脸拽了一下马迁安,对雷洪耀努努嘴,满脸的不耐。马迁安知道老头不耐烦了,对老头使了个眼色。陈东顺借故躲到了一边,找窝在屋角的沈细妹聊起别的话题,将雷洪耀两人撇在了一边。
雷洪耀疑惑的摸摸脑袋,不知道自己那里讲错了,惹得那个老头不耐烦。幸而自己面前的马迁安善于寻找话题,两次三番云山雾罩一顿,圆了自己的面子,不过自己都讲了什么?引得对面的马迁安如释重负的样子?
马迁安心中暗笑,经过一番瞎扯,他对雷洪耀的了解加深了一层,新的信息完全颠覆了自己最初对他的印象。这个雷洪耀总体来说是个知识分子,城府极浅,对很多事都不加分析全盘倒出,根本不是常见的小官僚,那么刚开始的时候怎么那么多废话?
马迁安嘲弄的看着雷洪耀说:“雷兄,你开始讲的是蒋先生庐山讲话稿吧?如果我猜得没错,你老哥还是下了功夫背诵过了的。”
欸?雷洪耀惊讶的张大嘴巴,惊奇的反问了一句:“你咋知道?”见马迁安笑而不答,雷洪耀反而扭捏起来,补充道:“这篇稿子费了我好大劲才背会的,好像让我画一张飞机分解图也没这么难的。”
马迁安笑着敷衍过去。
唉!你们这些沉浸在技术中的人才!偏要学人家打官腔,还学不像浪费时间。
了解了雷洪耀为人的马迁安心中安定下来,开始有意探听雷洪耀一行去星加坡的目的,他从沈细妹那里了解不多,但既然知道是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事情,好奇心迫使他做出了这个决定。
雷洪耀则毫无戒心,见马迁安肯定的答应自己这方面的人搭机,心头一松,兼则马迁安所问的问题涉及到自己技术方面的工作,话匣子打开一发不可收拾。
沙坎诺夫偶尔也能听懂一些词汇,闲的难受的庞大家伙也不时怪腔怪调的插一些话,使事情更加明了起来。
第一飞机制造厂是从关东韶关迁移过来的,到此地后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扩大了不少规模,除了继续生产“复兴号”双翼飞机外,厂子也在摸索生产现下流行的下单翼驱逐机,参考美国出口到中国的霍克75型飞机,飞机制造厂也花费了大量精力试制了大部分零部件,但苦于发动机不能自产,这种飞机处于进行不下去的地步。
美国的华侨鼎力支持,不断地从在美国建立的华人飞机厂中抽调人员回国帮忙,又游说在美国的外交部长宋子纹与美国政府交涉,取得了罗斯福总统的同意,秘密授意寇蒂斯公司卖给中国50台发动机并可转让出口型号图纸。
在这种大环境下,寇蒂斯公司与中国航空委员会达成了一项买卖合同,从供给英国的货物中挤出了这部分发动机,当然寇蒂斯公司做的是买卖,以不能及时供货给英方,英方索赔违约金为借口,狠狠的敲了中国航空委员会一笔竹杠。
此时美国的《租借法案》尚在总统罗斯福的脑子里,还没有得到议会通过,但敏锐的罗斯福意识到中国的抗日能够拖住日本人,绝对不可以让中国垮掉,如果中国垮掉,巨大的人力资源被日本整合,日本独霸了亚洲,那将是美国在亚洲的灾难。所以罗斯福开始有意识的输出一定的技术兵器给中国,但底下具体负责输出兵器与技术的公司却视这为狠狠捞一笔的契机,不仅供货不及时,还要乘人之危抬高价格,急迫需要飞机的国民政府只能打落牙齿肚里吞。
听完雷洪耀充满激动和不满的述说,马迁安忙递给他一杯水,并附和了一句,“啊,要这么说,雷兄要去提货,可钱还没有着落,缺120万美元,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再贵我们也一定要拿到图纸,最坏的打算我们也要弄到发动机制造技术,总受制于人不是那么回事,我们中国人也不笨,我和厂里的工程师都商量过了,弄到发动机制造技术以后,以此为基础我们再设计新的发动机,要更大的更强的,超过他们!”
雷洪耀斜眼瞥了一下沙坎诺夫。沙坎诺夫听懂了最后一句,也示威性的曲了曲臂膀,大声叫嚷了一句,“对,超过他们!”
雷洪耀一乐,对马迁安挤挤眼道:“他不懂中国话,听不明白我的意思,瞎跟着起哄,不过他是个好人,对我们在技术上没有保留,我们现在造的那种飞机得到他很大帮助。”
马迁安对雷洪耀肃然起敬,这个人还没有陷入官僚体系的大染缸里,这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他全心全意的想让自己的飞机厂造出更好的飞机,精神可嘉!
但马迁安模糊记得所谓的霍克75也不是最先进的型号,飞机这东西在战争年代更新换代极快,仅凭飞机厂里薄弱的技术力量,配套机器缺乏不完备,缺乏财政支持的情况下,恐怕要很长时间才能造出发动机,等厂里造出来这种发动机,说不定战争都结束了,现时情况最好是买现成的战机才好用。
但若是总向人家买,自己不造的话,什么时候才能掌握技术呢?不掌握技术那不得永远受人盘剥嘛?雷洪耀做的是对的,虽然艰难但总算开了头,决不能让这个计划夭折!
“那光买发动机吗?其余部分怎么解决?”马迁安好奇的问了一句。
“有了发动机,其余都好办,即使他们不给这种飞机的图纸,我们自己也能设计出来,要知道,我的厂里的工程师都是从美国回来的华侨,他们在美国都学过飞机设计与制造,设计个机身机翼操控系统、武器系统、散热系统什么的很简单,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你以为有多难?”雷洪耀反问。在行家的眼中看来,这是简单不过的事情。
马迁安不知道,但从雷洪耀的夸耀语气里听出来,这事儿好像不那么困难,也是,又不是后世中的喷气式,想必现在的飞机除了发动机外,其余结构很简单。
沙坎诺夫有时用英语插话,偶尔冒出一句俄语谚语,让马迁安知道了他俄裔身份,为了不冷落沙坎诺夫,马迁安也用俄语与沙坎诺夫交流。马迁安的这个才艺也令两人产生了好感,三个人相互之间语言英俄汉掺杂,两两交谈,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时间不知不觉流走。
马迁安与雷洪耀越谈越投机。旁边的陈东顺与沈细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沈细妹见自己的问题已经解决,再没人找自己的麻烦了,乐得回去睡大觉。
天快亮时,马迁安与两人携手走出房屋,在他的引导下,几个人向飞机走去,再过一小时飞机将按时起飞。
在路上,马迁安谨慎的表达了自己的善意,言明如果雷洪耀在星加坡遇到什么困难,可以去找陈嘉申,由他负责引荐。雷洪耀一下子想到了货款问题,一把抓住马迁安的胳膊,急促的问了一句,“当真!”
“当真!”马迁安坚定地回答了一句,心中却暗中想到:就怕你不去,去了就得给我留下几样好东西,谁让咱赶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