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子时钟声响起,爆竹声声四起,堂上诸人相互道贺,倒也祥和。

守岁的任务算是达成,宴席此时也接近了尾声,太后早就意兴阑珊自去歇息,此时留下的,除了皇帝宇文复,能当大事者也只有许宁一人而已,因此宁澜想退,却也不是那般容易的。

好在陆昭媛同样也乏了,又有些酒意,倒是没空继续折腾。加之太后走后,许宁便坐到了宇文复近前服侍,离陆昭媛也有一定位置,陆昭媛虽不满,但许宁位份就在那儿,她也没法子,也不好失了脸面,因此倒是消停了。

宇文复此时看到宁澜帮许宁拿了披风来,安安静静站在许宁身后,不免看了宁澜一眼,又看了看席上众人,向许宁笑道:“倒的确是乏了,就这般散了吧。”

又转向座下三位王爷和两位长公主:“天色已晚,三姐姐、五妹妹、七弟、八弟还有十弟出宫也是不便,不如就在宫中住下,待明日再回去吧。”

大夏皇室宇文家向来子息不盛,先帝所生不过皇十子五女而已,已经是大夏多年来子息最为繁盛的帝王了。

皇室子息虽不盛,虽有弊端却也有好处,名师毕竟有限,皇子一多先生难免顾不过来,因此虽则大夏多朝以来皇室嫡系血脉不多,但几乎没有不成材的皇子,大夏基业才得以维系。

然而皇子个个成材,却也有其弊端,先帝育有十子,十年前虽不说十子皆成材但是前边较为年长的五子倒的确个个都是显出栋梁之才——本是好事,奈何佼佼者难免生出轻看他人之心,先帝又没有早早册立太子,五位皇子都认为自己有机会登大统,彼此之间明争暗斗谁也不服谁。

先帝有意考量几位皇子,因此也默许了这样的行为,哪知几位皇子之间的争斗越演越烈,最终终于酿成了五王之乱。

五王以大皇子与三皇子各自为首,逼宫先帝,先帝未料到自己的几位皇子居然会生出不臣之心,雷霆之怒下镇压了五王之乱,五位皇子虽然高明,但是如何与掌握天下兵马的先帝争得?叛乱很快被平息,大皇子、三皇子作为乱党之首当场伏诛,四皇子与五皇子于征战中被流箭杀死,二皇子因参与不多侥幸活下被流放到苦寒之地,七年前也于病中死去。

同时因九皇子是四皇子胞弟,事败后四皇子母妃惶惶不可终日,怕先帝迁怒娘家父兄,带着九皇子于宫中自焚而死——自此,先帝十位皇子所余不过四人,分别是当年皆年幼的六皇子、七皇子、八皇子以及十皇子,先帝因五位皇子的叛变而越发谨慎地管教余下四位皇子,更是于七年前四皇子死去之后册立了四位皇子中较年长的六皇子为太子,也即现在的皇帝宇文复。

十年前的那场叛乱成为先帝此生最大的伤痛,看着自己骨肉接连死去,对先帝打击甚大,虽则处置了五位皇子的党羽,却依然心中难平,最终积成心病难解,消磨了自身,导致先帝于五年前驾崩六皇子即位。七皇子宇文备被封为楚王,八皇子宇文图获封晋王,十皇子宇文蘷封赵王并各自赐予封地。

十年前的五王之乱已经成为大夏朝的秘事,平日里向来少有人提起,在皇宫,更是提起便是罪过,宁澜之所以知道些,多多少少还是入宫前偶然听母亲提起——当年祸乱之时,其他世家皆明哲保身不参与此事,唯独有几家与宁家一般,看不清形势,各自为主追随大皇子或三皇子,最终为自家带来灾难。

宁澜的祖父当时追随大皇子,大皇子事败之后宁家全家被牵连,祖父和几位伯父尽皆死去,宁澜父亲与叔叔则被流放,并且——“永不可再回京述职,宁氏族人有官职者皆黜其位,永不复用”——也即说,宁家此后,几乎再不可能翻身。

所以宁澜明白,她这辈子,都不可能再与昔日姐妹平起平坐,她的身份,自十年前祖父决定跟着大皇子作乱的那一刻起,便被注定了,没死便已是万幸,注定为奴为仆,再不可生出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