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故技重施
章节报错
有一天,蔡守长奉召陪皇帝游赏御花园。
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暗中托小太监用蜂蜜在芭蕉叶上写下两行大字,不一会,蚂蚁纷纷爬上芭蕉叶吮吸蜜汁。
皇帝发现密密麻麻的蚂蚁竟然在芭蕉叶上摆出字阵,甚为惊奇,不禁移步近前。
望着芭蕉叶上的字迹脱口念道:“蔡端蔡端,本府作官!”
蔡守长一听,急忙跪下叩头谢恩。
皇帝改口道:“朕只是念叶上的字,并非当真!”
蔡守长长跪不起:“君无戏言,岂可失信于臣?”
接着坦诚陈说母亲许愿造桥的事。皇帝只好让他出任泉州太守。
蔡守长昼夜兼程赶到泉州赴任,立即召集属僚乡贤商议倡建成洛阳桥,并亲自到江边察勘,下令招募造桥工匠,筹集建桥资金。
百姓闻讯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一时工匠四至。
开工那一天,江岸人山人海。
可是,由于洛阳江水阔五里,深不可知,一船船石料抛下江中,霎时被汹涌的江涛卷得无影无踪;龟精蛇怪拚命地翻江倒海,撞沉了好几艘木船。
洛阳桥上建于宋代的月光菩萨塔一天他突然梦见观音大士指点他派人向海龙王求助。
蔡守长一觉醒来十分惊奇,便给海神写一封求助公文,问手下衙吏:“谁人下得海。”
一个衙吏随即答道:“小人夏得海!”
原来此人姓夏得海,误以为老爷叫他,随口应答。
于是派他前往海神处投递公文。
夏得海知道此去必无回,便告别了妻子,买了一壶酒喝得大醉卧在海滩上,想让潮水卷走了事,哪知一觉醒来,黄色的公文袋变成了红色公文袋。
手心却赫然写个“醋”字。
夏得海慌忙踉踉跄跄回府衙,向太守禀报。
蔡守长正为桥基难奠愁眉不展,一见“醋”字,顿然大悟:这“醋”字拆开来不就是“廿一日酉时”么?
分明是海神暗示退潮的时辰!
蔡守长转忧为喜,立刻差人在四城门头张贴布告,谕令洛阳江两岸民众和工匠,火速做好奠基的准备。
廿一日酉时,汹涌的海潮果然退尽,整个江底裸露无遗。
蔡守长亲自指挥数千工匠抛石奠基、砌筑桥墩,洛阳江畔车水马龙,穿梭不息。
一座座坚固的桥墩巍然屹立在江中。
可是到了砌筑第四十六座桥墩时,江边的石头已经用尽。
如果不能赶在海水退潮三日的期限内把最后一座桥墩造好,一旦海潮呼啸而来,就会冲毁桥基,前功尽弃!
就在紧急关头,恰巧八仙中的吕洞宾驾云漫游经过这里,他深为蔡守长建桥的非凡气魄所感动,不慌不忙地飘落万安山上,轻轻把拂尘一挥,顿时漫山顽石皆点头。
又一挥,山上所有的岩石跃然而起;再一挥,一块块大石全变成“猪母”,成群结队奔下山来,跑到海滩,纷纷跳进建造桥墩的江底。
转眼间,这些“猪母”又都化作大石头层层堆叠起来。
有一只“猪母”,不小心跌伤了一条腿,走得慢,落在后头,赶到江边时,最后一座桥墩已经造好了。
它只好卧在旁边,成为一块躯体肥硕的“猪母石”。
当奔腾的海潮再度席卷而来,蔡守长已指挥工匠奠定桥基。
首战告捷,群情鼎沸,欢声雷动,四十六座桥墩犹如中流砥柱威镇狂澜,吓得龟精蛇怪胆战心惊。
附近白沙寺里有一位名叫义波的和尚,竭尽心力募集建桥资金,受到不少朱门豪富的刻薄嘲笑。
他辛辛苦苦地把俯首讨来的每一个铜钱都用在造桥事业上。
无论严冬酷暑,这位僧人总是不辞辛劳四处奔波,热心为民工烧茶、送饭,还时常上芒鞋山采集草药,为患病的工匠治疗。
有一回,由于连日风雨,伙房里的柴草都烧光了。
临时从山上砍下的柴草,湿漉漉的也烧不着。
为了照常施工,早日建成长桥,义波僧悄悄地掩上了伙房的门,毅然把自己的双脚伸入灶膛中,代替柴禾烧饭。
说也奇怪,义波和尚的双脚顿时象两根熊熊燃烧的薪木,升腾起炽烈的火焰。
当他的双脚烧成灰烬时,伙房里一大锅、一大锅的饭都煮熟了。
造桥工匠无不感动得流下热泪。
后人作诗赞颂义波僧的高风义举:“为架虹桥甘舍身,代薪双膝泣鬼神。釜底炽火红似血,留得千古美名存。”
为了铺筑三百六十丈长、一丈五尺宽的大石桥,急需把数以万计的巨大石板架在桥墩上。
这个时节偏偏缺乏一大批杉木造船装运石料,因此施工进展缓慢。
蔡守长为此十分着急。
一天深夜,蔡守长心虑着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想着想着,不觉伏在案上睡着了。
梦中忽见一位白发仙人,指点他差人到清源山麓请“三人一目仙”帮助。
蔡守长一觉醒来,将信将疑,传唤衙吏夏得海速往清源山下去探寻个究竟。
夏得海急忙赶到清源山,等候了大半天,也没碰见什么“三人一目仙”的影子。
将近黄昏,忽见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以手搭肩鱼贯而来。
为首一个,只睁着一只眼睛,另一眼瞎;其余两个,双目皆盲。
夏得海不禁又惊又喜:这不就是“三人一目仙”吗?
慌忙拔腿奔了过去,一把拦住,苦苦恳求。
那三个乞丐见他十分诚恳真挚,也就应允了。
其中一个口中念念有词:“洛阳江头,古井一口,木可造舟,水可饮酒……”
说罢,三个乞丐忽地全睁开了眼睛,原来竟是吕洞宾、李铁拐和张果老。
三仙哈哈大笑,象一阵风飘然而去。
夏得海吓得目瞪口呆,赶紧回来报知蔡守长太守。
数日之后,果然在洛阳江畔一口古井中,喷泉似地涌出许多杉木,蔡守长和造桥式匠喜出望外,拊掌赞叹不已。
建桥民工到口井中汲水,一股酒香扑鼻,水喝到肚里顿觉止饥消渴,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喝个痛快。
而这口井从不干涸,酒香四溢,引得周围的人都来此地打水,因此被称为“酒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