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是仔细思量:

华借花对叶;夏对冬借动;神借身对心;韵借云对风;无对有;语借雨对晴借情;传借川对山;唯借危对安借鞍;龙对凤借峰;可借渴对饿借峨;翔借象对鼠借数;九对七;州借粥对菜借彩。

把“叶冬心风有晴山安凤饿鼠七菜”直接对应过来就是“花厦身云无雨川危龙渴象九粥”。这不正是广用借对逐字严格一一对应,意思另有它趣的无情对吗?

曲芸依旧笑而不语,没有点破便是李宗都没有看出来尹熙颐的下联里还隐藏着更深一层的玄机。

这下联尹熙颐写得没有加标点,若是加了,即能得到两重意思。

第一重是大家都看到的与龙女上联对仗的无情对,也是直观的感受:华夏神韵无语传,唯龙可翔九州。

大抵上是华夏精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若写个千字文论述它,无论怎么写都不会完美。但若是画一条九州大地上翱翔的巨龙,便足以让人领悟。

而若是把那逗号移动到龙字后面,就变成了“华夏神韵无与传为龙,可降九州”。

所谓“龙的传人”,不过是妄自尊大的跳梁小丑,没有皇室深厚的根基便继承不了大庸国运。不如降了九州吧。

在场极少有人看出这一点,但曲芸不必点破,因为从霍鑫?目瞪口呆的表情上便能看出他是明白了。至于其余人,目前明面上他们能懂得的实力差距已经足够让他们知道该怎么选择。

而这一层玄机,在场大佬回家后细细品味,大多都是能悟出来的。

尹熙颐写下这样一联意图分明。既然曲芸已经摆明了站在九州一边的态度,她也就不妨让云裳仙府的态度更加鲜明一点,踩死龙的传人。

于是之后第三轮的投票再现了第二轮一面倒的局势,只是这一次赢去完胜的是云裳仙府的尹熙颐。

那些之前在前两轮有意偏向臧王府势力的大佬们哪个不是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主?他们选择倾向霍鑫?,不过是在为未来的政治利益押注。让他们真的拜服在臧王府脚下那是不可能的,就像他们今天该不给九州面子就不给九州面子。

这种胜负分明的情况下若是再指鹿为马去投霍鑫?胜,恐怕不仅要被在场的诸位看不起,便是连臧王府龙的传人一方的都要看低自己一眼了。

今天之后,霍鑫?还是他的燕都第一才子。但人们在提到这名号时,心中难免会补充一句,这“第一”是因为“才子”只算了公子,未包含佳人。

无论在场诸多大佬对最后这一联感悟如何,文斗擂一胜一负一平,都要进行到下半场了。如上所述,文斗擂的下半场只为实力相当的对手准备,有着比上半场更宽裕的时间来为命题写诗词。

这一场是有裁判的,按照惯例当由裁判来出题。龙女还在为尹熙颐的文才而震惊,稍愣之后缓过神来,才给出了下半场的规则题目:

“你们上半场的答题都是些家国天下的事情,本宫若是强行转了话题,倒有些逼着你们莫谈国事的嫌疑了。那么下半场我们便以此情此景入手,以《会原初》为题来谈谈你们各自对当今天下的想法吧。

规矩还是文斗擂的规矩,之谈文采不论倾向。便是随便讲些什么大逆不道之言,我也不会追究。限时三分钟,现在开始!”

龙女道出题目后一点思考的时间也没留给两人,这也是文斗擂的惯例了。对于霍鑫?一再试探底线,她的选择是坦然相告你随便来,我不往心里去。这便是真正上位者的坦然了。

“交给你啦小蜥蜴,谁让你对得最精彩呢?”曲芸不怀好意地拍拍尹熙颐的肩膀。后者只是微微一笑,转身又回了台上。

一点思量,两遍斟酌,三分过半,四宝琢磨。五指徐动,六字始说,七巧八言,九谏十过。

如此这般,只见尹熙颐不疾不徐径自细细琢磨了一分多钟方才开始提笔疾书。她写字不若霍鑫?惊心动魄的一气呵成,却仿佛算准了剩下的时间一般稳重匀速地书下下去。

每个字似静实动,在众人以为她肯定要因为超时而惜败时却压着秒完成了笔下提词的最后一笔。落款处留给了曲芸的符文,抬头却书有题名:西江月?会元初

燃尽焰花袅袅,论穷诡辩滔滔。蠹贼睿幄宴民膏,难免人心毛躁。

千扇荷衫萦绕,百兜纹豆涤淘。布衣凄厉尚藏刀,何故屈从宵小。

宋词这玩意其实远没有许多当代的外行文斗擂爱好者想的那么简单,什么把意思意境表现出来便是上品了。

事实上词牌虽有各种变体,但是其实每个字都有平仄规则,且句读间尾字皆有押韵的要求,只是多变的变体规则让许多人误以为可以随意而无视了。

还有一点便是汉字的读音古今演化,许多古代押韵的词,放到今天读便失了韵脚。当然,对于那些熟背古诗三千首的人,看当代严格规整的诗词反而会觉得因为太过押韵略有不适。

幸而大庸尚文,有文斗擂这一传承。虽然字的读音在演变,但诗词的格律韵法却是严格传承下来了。

具体到西江月这东西,一般被认为是种很风花雪月的词牌。大多数古代宋词中的西江月也多是写山画水,儿女私情。而尹熙颐有意选了这阴柔的词牌,却偏偏满藏刀锋剑芒。文如其人,尽显她女子阴柔外表下一颗犀利的心。

不论这些的话,尹熙颐这首词倒是写得非常工整。上下阕之间以及每阕本身句读之间词性词义皆有对应。就像用下阕含怨的百姓去对上阕朝中奸臣,便是含了因果关系;而宵小与毛躁则是应了句尾叠韵。

上阕中用楼下的焰花烟火映衬楼上双方的文辞争斗,是点题了龙女所出的“今天情景”,同时也是就上下对比点出后半粉饰的太平盛世虚影下有蠹虫空座朝堂之上而心怀不轨的铺垫。

而下阕表面描写元初节上汉服萦绕,小吃遍布的热闹景象。实际上以“荷衫”,“纹豆”谐音,道出大庸千里江山百年传统从未有向奸臣贼子低头的先例,便是为了尾句点醒在座大佬:百姓被逼急了尚有反心,你们至于向某人低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