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天回定海县城的当天晚上,浙江都司和宁波府衙的官员相继受到了龚睿和刘敏宇的问询,这使得城里浙江三司所属官员惶惶不安,暗地里议论着这件事情,也不知道是否会轮到他们。

浙江都司都指挥使罗勇和宁波府知府王福等人很清楚,他们之所以没有像宋松和赵洋那样被抓进大牢是因为李云天想要给他们一个自首的机会,由于现在还没有正式开始审理定海县的案子故而如果他们坦白了那么可以从轻发落。

作为定海卫和定海县衙的直接上司,浙江都司和宁波府无论如何都有推脱不掉的责任,势必要受到定海县案子的牵连,这一点罗勇和王福等人心知肚明。

由于定海县的案子事关重大,再加上李云天无形中的震慑,罗勇和王福等人没有抵抗就纷纷竹筒倒豆子,把所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其实,罗勇和王福等浙江都司和宁波府的主官并没有参与到定海县所发生的事情里去,只是下令让定海县县衙和定海卫进行严查,如果无法善后的话就要追究定海县这两个军政衙门官员的责任。

宋松和赵洋曾经给罗勇和王福等人送过钱,但是纷纷吃了闭门羹,在定海县的事情没有了结前谁敢收他们的钱,这些阅历丰富的官场老油子们可是非常清楚什么钱能收,什么钱不能收。

倒是浙江都司和宁波府的那些中下级官员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不少人都笑纳了宋松和赵洋的好处,由于这些中下级官员对定海县发生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向上级禀告,这使得定海县衙和定海卫弄虚作假的事情得以被隐瞒住。

虽然罗勇和王福等人好像与定海县的事情无关,不过李云天和郑良等南京大员对此都心知肚明,知道罗勇等人是在明哲保身,刻意与定海县保持了距离,不像那些中下级官员那样不知死活地往上凑。

而且,在随后定海县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里,即便是下属们没有向他们汇报,罗勇和王福等人肯定也早就觉察出蹊跷的地方,但他们谁都不想捅破这层窗户纸,只想着把这件棘手的事情蒙混过去,故而面对纳西蹊跷之处置之不理。

原因很简单,以定海卫和定海县县衙的能力,无论如何都无法在此次倭寇袭击市舶司的事件中取得向他们上报那样的辉煌成绩。

按照定海卫上报的战绩,他们与倭寇的交战中伤两百六十七人,战死者九百七十三人,俘虏倭寇三十六人,歼灭倭寇五百九十一人。

定海县县衙奏报的战果虽然比定海卫逊色不少,但也可谓立下了大功,抓到倭寇在定海县眼线十余人,以及倭寇同党数十人。

去年那几十名搅得南直隶天翻地覆,迫使南京城紧闭城门的倭寇就是从浙江地界流窜过去的,由此可见浙江地方卫所的战斗力有多么不堪,小小的定海卫岂能在一战中干掉近六百名倭寇,而且自身战死者达到千人。

并不是李云天长敌人志气灭自家的威风,在他看来如果定海卫能在与倭寇的交战中伤亡一千多人,那么其战斗力绝对足以与精锐的骁武军相媲美,可这很显然是不可能的,大明各地卫所中为唯江南卫所战斗力最为低下,否则岂能容那几十名倭寇在浙江和南直隶的地面上横冲直撞?。

至于定海县县衙的那份奏报完全更不靠谱,多年来他们在倭寇事宜上都碌碌无为,岂会在倭寇偷袭市舶司货场后忽然之间大发神威擒获数十名倭寇眼线和同党?

当李云天第一次去定海卫视察时曾经对定海卫上报的与倭寇交战的战损比例二比一表示了不满,如果当时在场的人有足够灵敏嗅觉的话就应该意识到李云天并不相信定海卫指挥使赵洋的这份奏报。

实际上,无论是浙江都司、宁波府还是浙江布政使司、浙江按察使司,都不会认为定海卫和定海县衙的奏报是真的,不过大家急着从倭寇袭击市舶司货场一事中脱身,自然不会捅破这层窗户纸。

龚睿和刘敏宇的问询结束后,那些收受了贿赂的浙江都司和宁波府府衙官员被悉数关进了牢里。

见李云天下定决心要查定海县的事情,浙江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那些也收了定海县贿赂的官员心中惶恐不安,相继前去找龚睿和刘敏宇坦白,他们知道一旦将定海县的案子彻查下去的话他们受贿的事情肯定会被抖出来,故而不如早点自首。

龚睿和刘敏宇在此期间感到非常轻松,由于浙江三司和宁波府的官员都非常配合所以他们就没有花费多大的力气就使得那些收受了贿赂的官员进了大牢。

两人心里非常清楚,事情之所以这么顺利并不是他们的办案水平有多高,而是浙江三司和宁波府的人十分忌惮李云天的威名,故而根本就没有做任何抵抗就缴械投降,按照李云天以往的行事风格肯定会从轻发落他们的罪责。

虽然罗勇和王福等浙江都司和宁波府的主官没有收受定海县的贿赂,但他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失察之责,因此被李云天以“江南巡察”的名义暂停了职务,协助龚睿和刘敏宇查案。

至于浙江布政使司和浙江按察使司李宜安等没有涉及定海县一事的官员,李云天让其负责定海县那些受害百姓的善后事宜,这也是浙江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职责,李宜安等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忙调集物资来安抚受害百姓。

因为罗勇等浙江都司的人被停职,李云天就让武仁侯、南京守备方有道暂时掌管浙江都司的事宜,以免影响浙江都司的日常运作。

随着李云天下令彻查定海县在倭寇袭击市舶司货场一事中的违法行为,整个大明随之被轰动,朝野的视线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宁波府,虽然官府还没有对外公布详细的案情可是令李云天动怒的事情绝对是惊天大案。

出乎外界意料的是,李云天并没有在定海县过多停留,当南京各衙门抽调的人员进驻定海县城后就动身去了苏州府,毕竟他的职责是巡察江南无法在一处久留。

郑良、秦康民、张泉和方有道被李云天委以重任,待在定海县县城压阵,毕竟龚睿和刘敏宇资历尚浅李云天一走的话难免镇不住场面,有郑良等人在就没人胆敢有什么非分之念。

对于郑良、秦康民和张泉而言,这次定海县的事情是一次难得的在朝堂上展现存在感的机会,肯定不会轻易放弃。

自从永乐帝迁都北京城后,南京六部就受到了京师六部的压制,使得南京各衙门逐渐成为官场失意者养老的地方,这种落寞常人无法理解。

因此,李云天相信郑良和秦康民、张泉以及方有道能处理好定海县的案子,南京各大衙门抽调的官吏也会尽力而为,悉心辅助龚睿和刘敏宇办案。

其实京城的辅政大臣们得知定海县出事后本想派员下去协助李云天彻查,毕竟李云天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耗费在定海县,不过既然李云天已经就近从南京各大衙门抽掉了人手,他们随后也就放弃了派人的念头。

以郑良等人的官阶和资历,即便那些辅政大臣派人去定海县肯定也会被其压制,虽然南京各大部院衙门逐在官场上受到冷落,但郑良等人的尚书确实是货真价实不容小觑,有着向正统帝直言奏事的权力,而且如果得到正统帝信任的话可以调任京师六部尚书。

因此,李云天把郑良、秦康民和张泉三位手握实权的南京六部尚书摆在定海县,那些辅政大臣唯有静观其变,总不能他们也派尚书级别的官员前往定海县,那样一来势必引发郑良三人的不满,争斗再所难免,届时一定会把定海县搅得乌烟瘴气。

五月初,苏州府。

李云天在苏州知府谢恒的陪同下游历了闻名天下的苏州园林,两人谈笑风生,关系看起来非常融洽,这使得躬身跟在后面的一众苏州府官员们暗自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担心李云天在苏州府大力整顿吏治。

谢恒与李云天都是永乐十九年科的进士,是李云天在同科进士中最好的朋友,为人精明,长袖善舞。

自从跟着李云天查了两淮盐道贪墨大案后,谢恒就被调去了富庶秀丽的苏州府担任知府,几年下来将苏州府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谓一把施政的好手,苏州府各界都对谢恒评价很高。

大明立国后的各科科举中,唯有永乐十九年辛丑科进士的成就为最高,不仅出了大明的忠武王,而且于谦和谢恒等数人都是官场上冉冉升起的新星,仕途无量。

“浙江官场遭受定海县一案后必定元气大伤,你舍不舍得苏州府这个花花世界去浙江赴任。”谈笑间,李云天想起了一件事情,笑着问向了谢恒。

定海县的案子必将引发浙江官场的一次大地震,浙江三司的主官肯定会受到牵连,届时浙江三司四品以上的官员都会受到降职或者调职处理,再加上宁波府的官员,浙江官场一下子空出了近十个四品以上的职位,绝对会引发朝廷各派势力的争抢。

李云天当然不可能坐视别人分食这块香喷喷的大蛋糕,肯定也会咬上一口,他身边有资格去浙江任职的人不多,谢恒无疑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有何舍不得的,到哪里都是为朝廷效力。”谢恒闻言心中顿时就是一喜,笑着回答了李云天。

谢恒现在已经是正四品的苏州知府,苏州府是大明仅次于顺天府和应天府的超一等州府,大明能与其相提并论的州府唯有扬州府和杭州府。

李云天让谢恒离任苏州知府肯定不会是平调到杭州府,那么一定是升迁为浙江布政使司从三品的左、右参政,进而迈进三品大员的行列,再往上的话就是六部侍郎的档次。

谢恒外放苏州知府不过五年,如果能得以晋升为浙江这等富庶省份的从三品左、右参政,那么对他的仕途来说无疑大有裨益,将来进入六部成为侍郎指日可待,因此他自然乐意前往浙江任职。

李云天闻言笑了笑,随后语峰一转与谢恒聊起了苏州的风土人情,谢恒也仿佛忘了李云天刚才所说的事情向李云天介绍着苏州的风俗特色,两人笑声连连相谈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