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堤挖出的塘子坑,给孩子们玩胶泥提供了便利。男孩子跑到工地上,口甜得像抹了蜜:“叔叔,哥哥”叫个不停,民工们就知道孩子们的意图,捡好的胶泥块扔到坑边上。

孩子们抱着携着跑到麦场里,在石磙上用力的摔打着,把胶泥摔得柔软而有韧性才算,摔熟的胶泥犹如橡皮泥一般。

孩子们用摔好的胶泥比赛摔“瓦屋”,把胶泥捏成碗口大的小盆样式的“瓦屋”。找块光滑的平整地方,把瓦屋口朝下用力的摔下去。“啪”的一声响,瓦屋的底破了一个窟窿,响声越大窟窿越大。

谁的瓦屋窟窿大谁赢,输了的用自己的胶泥,给赢了的把瓦屋的窟窿补上,接着再比,麦场上摔瓦屋的“啪、啪”声不断响起。直到学校里的上课预备铃响起,孩子们才把各自的胶泥放到石磙的背阴处,急匆匆的跑向学校。

比起摔瓦屋,磕“孩模”才是孩子们的最爱,孩子们把往年积攒的孩模都翻找了出来,多的上百个,少的也有十几个。

昊昊从厨房的储藏间拿出个布口袋,里面装着二三十个孩模。大部分是自己磕的,干透的胶泥孩模,中间向外凸。其中有几个是砖红色,中间往里凹的,这是买来的当模具的孩模。

孩子们的孩模多种多样,悠悠算是开了眼界。外形有圆的、方的、椭圆的、半圆的等,内容主要有神话人物、现代英雄人物、戏剧人物、十二生肖、动物、生活用具、交通工具等等。

孩模虽然小,不过方寸之间,一般没超过十公分的,上面的图案却特别好看。大多为花鸟虫鱼、京剧脸谱、戏曲人物以及民间吉祥图案。打虎的武松、背媳妇的猪八戒、骑马舞刀的关公、大肚能容的弥勒佛等,还有飞机孩模、轮船孩模、机枪孩模、大炮孩模。

悠悠从网上查阅资料得知,孩模是中原地区用胶泥烧制的一种儿童玩具,有关孩模的知识,起源和佛教有着一定的联系。

经民间艺人的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因大多数泥模是人物图案,故称泥模为“孩模”(mu方言)。

人们无从得知是谁人发明的,但它的确极大地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它特有的泥土味儿温润着人们寂寞的童年。

八十年代前流行于中原乡村的孩模儿,是农村孩子们的主要玩具,也成为他们了解世界,增长知识的小小窗口,伴随孩子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孩模线条粗犷,简洁明快。造型简练夸张,生动形象、质朴厚重、突出个性特点,具有较高的浮雕艺术特点,是一种微型浮雕,成为儿童手工制作的一种工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制玩具的大量生产,孩模在不经意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几百年的传承渐渐中断。

后世,许多老人的回忆录里,都写下了对孩模儿的记忆。几十年过去了,岁月无痕,但“模儿”的影像,却依然摇曳在记忆的烛光里。这难以忘怀的民间玩具,曾温暖了他们童年的梦。

他们甚至觉得,把它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不为过的,可是,它的传承人又在何方呢?有人专门致力于孩模的整理和收集,收藏市场上的孩模越来越贵,一两分钱一片的孩模卖到了几百上千元。

悠悠心想,命运既然安排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还带着电子商城、仓储园区和智脑这些逆天的福利,自己就要尽最大努力,为这个时代作出应有的贡献。眼下,先把孩模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挖掘保留下来。

推货郎车的又来了,从悠悠家开了代销点,他这是头一次来韩屯村。进村的吆喝也变了:“破布鞋、烂套子,没人戴的破帽子——碎头发、破铁片,换孩模了。”

吆喝累了,便摇动手里的拨浪鼓“咚隆隆咚隆隆”地敲上一阵子,小孩子们听到吆喝声,飞奔过来,不一会儿杂货车前就挤满了一圈儿小脑瓜儿。

车上的铁笼里比以前多了孩模儿、泥哨儿、陶水鸡。男孩子们最喜的就是哪一片片儿的孩模儿。

孩模大约一分钱一个或二分钱三个,看着十分的便宜,但对这时的小孩子们来说,还是显得有点贵。

为了得到心爱之物,孩子们纷纷跑回家,翻腾出一些破铺衬烂套子(方言:破铺衬为破布片,烂套子为旧棉花),从墙头缝里掏出奶奶积攒的梳头时掉下的乱头发,恨不能掘地三尺。

东西一旦到手,便迅速奔出家门,生怕去晚了换孩模儿的货郎走掉。那一脸皱纹的货郎见状,知是来换他模儿的,故意把一摞摞模儿在手上耍弄得叮当响,扬声喊着:“哎——换孩模儿,哎——管挑的,管拣的,剩下孬的是俺的——”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

如果家里搜寻不到废品,就哭闹着向大人讨要一分二分的硬币,挑选一两个中意的模儿。

悠悠在村口截住了去石庙村的货郎,把他所有的孩模都买了下来,还买了他所有的泥哨儿和陶水鸡,并向他打听孩模儿是怎样烧制的?

老人稍微停顿了一下,倒也告诉了她一些有关的内容。做模具的孩模不是专门烧制的,而是砖瓦窑烧砖的时候,夹带在砖缝或空隙间烧出来,既省煤又不浪费窑内的空间。

孩子们买了新模具,磕孩模成了他们玩乐的主要活动。悠悠跟着昊昊学了几次,就爱不释手了。

磕孩模还真的是个富有情趣的活动,先把胶泥搓成长条或制成圆饼,摁进模子,均匀地摁上一会儿。再把胶泥从泥模里轻轻磕出来,一个图案清晰,形状外凸的泥模就算完工了。

各家的窗台上、鸡窝上到处摆满了孩模儿。晾干是做孩模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磕好的泥模要放在背阴的窗台上阴干,干燥过快会导致泥模开裂。阴干后的泥模坚硬光亮,凸出的图案活泼喜人,收藏起来用来观赏和交换。

孩模晾干后,还须放进大人们烧锅做饭的灶膛里烘烤上半天,最后看到的才是颜色红润,声音清脆的凸形泥模。

但是最后的烧制技术很难过关,烧出的泥模棱角模糊,质量也不达标准,因太“糠”只好作废。

可在孩子们的心中,即使废孩模也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毕竟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因此,那个孩子都有一堆舍不得丢弃的残次品的孩模。

孩模玩具的整个制作过程,对孩子的动手能力是个锻炼,对孩子的智慧也是一种启迪。小伙伴们之间往往以谁的泥模多少来分胜负,谁拥有的孩模多,谁就拥有了值得骄傲和令小伙伴羡慕的本钱。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玩具就是孩子手中的货币,大家可以以物易物,用来换取各种物品和玩物时间,以玩具的品相和稀缺程度决定市值,也可用玩具来吸引伙伴或示好。总之,孩子有自己的心内的世界,孩子有自己的快乐方式。

昊昊几天的时间,就制作了上百个不同的孩模,不过烧成功的不到十个,就这也把他高兴的不行。迪迪跟在他的身后,也玩的特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