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常怀敬畏之心,多思改过之处
章节报错
自己青少年的时候,读书不错,考学也是村里的佼佼者,回到村里,站在门口,难免有些趾高气昂。某一日,家中母亲喊我回家,批评我掐腰的动作,以及和邻居聊天时候的张狂。其实,文盲的母亲虽然不知道如何表达敬畏之心,却是在灌输我这种思想美德。
母亲打小就在地里干农活,嫁到我们家里也是如此。她忙碌认真的样子在过年过节的祭祀仪式上也是如此,她念叨的话很朴素,什么天老爷爷别生气,家里真的没有更好的东西孝敬您。东邻西舍有个事儿相互说一声,能帮的忙母亲总是不遗余力,当然也有别人帮助我们的,母亲总是记得去还人家的人情,或许一瓢面粉,或许一勺子麻油,遇到上门乞讨的,母亲也是家里有什么就给他们一些,总是说看到这些可怜的人心里难受。“举头三尺有神明”,常怀敬畏之心是母亲教育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
年轻气盛的我总是不免做一些错事儿,母亲总是很严厉地批评我,甚至还动手打我一顿,最没辙的时候总是说等我父亲回来好好收拾我。于是我就忐忑地等待每周回家一次的当老师的父亲,父亲生气的样子比母亲打我一顿都可怕。他们的做法叫我经常后悔自己做的错事儿,并且努力修正自己不去再犯。其实,这就是君子日省吾身的行为。一个能够为自己的错误纠结、悔恨的人,我想肯定是一个善良的人。
转眼自己也做了父亲。儿子在我和妻子的共同努力和竭尽全力的付出中,却似乎不尽人意:成绩平平,错误不断,老师叫家长成了家常便饭。磕磕绊绊中,儿子本科勉强毕业,去了外地发展,随着阅历的增加和阅读量提高,发现儿子心智不断成熟,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己的多动症性格,自我诊断,不断修正,甚至成了我们两口子的心理导师。他推荐给我的书,总是对我的心理健康发展很有裨益,尤其是《少有人走的路》,解除了我很多发展中的迷惑。
进入退休倒计时的我,遭到了一次工作中的波折。新任政工处长似乎对我很有成见,包括一句“你的事情都灌满了我的耳朵。”这着实叫我很震惊,于是反思这些年来自己的一些错误言行,有,还不少,尤其是年轻时候喝酒后的轻狂很是叫我后悔,可是,我当时的后悔持续了一些时日,便也就淡忘甚至原谅自己了。好在现在的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喝酒稳重了很多。至于其他方面的错误,我还是坚信自己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大抵不过是别人对我的评价,尤其是跟新任这个处长比较熟悉的那个同事。他自以为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情商也最高的一个人,夸夸其谈,酒量很大,所以当着他的面我失态次数最多,甚至一次指着他骂过他。
作为自己的领导,作为自己的老大哥,我曾深深为自己的行为后悔自责,也给他客气地赔礼道歉过,当然他很大度地哈哈一笑,也就继续喝酒了。可是,恰如俗话所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能十全十美呢?所以,暂时的得意和成就,不是你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资本,没有敬畏之心,没有常思己过之为,大的灾难怕是真的不远了,因为你不善良,不积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那些作恶的呢?“祸亦不远”。
或许自己的年龄原因,加之工作调动的波折,工作安排很少,所以就有了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错了什么?应该坚持下去做些什么呢?
修心,真是自我折磨啊。可是,术呢?我不会也不想会,因为它是去折磨别人的。所以,读书,是国家认可你,而不意味着社会认可你,更不是意味着你自己认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