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草庐卫廷(三)礼制利器
章节报错
于正此番前来卫国入仕,包括西门吉、计察等手下众都以为他打算投效之人是如今的卫国新君,也就是刚即位的姬申。毕竟姬申多年轻啊,而且正值壮年,不出意外的话卫君之位未来二三十年都是他的,卫国兴复的重任便在他肩上。
可是于正却知道,历史有时候总是会这么出乎意料。姬申的确是新近继位,然而却是壮年而亡。导致卫国继丧了卫懿公后,短短时间内又丧新君卫戴公,国之大乱,君位不宁。
于正此来想要投效的真正的卫国明主却正是未来的卫文公。也正是在卫文公的带领下,卫国算是实行了中兴,从兵车三十乘重新回到三百乘实力的中等诸侯国。
卫戴公不过是位短命悲催的过度国君,自然不在于正的考量之内。
于是他再不管主位上的国君和夫人在说些什么,一门心思却放全在公子辟疆身上。思考着如何趁着这位公子如今还未上位之际,众人都不太看好他的时候傍上这棵大树。都说拥立是最大的功劳,自己或许可以好好谋划一下。
公子辟疆总感觉背后有股炙热的眼神一直盯着自己,让他格外难受,回头一看却是阿姊许国夫人半路上招揽的邘国落魄公子正盯着自己。公子辟疆不知何意,或许是见自己为许国夫人辩护而感激自己?只得微微颔首示意,也就不做多想。
于正见未来的领导转头看自己,赶紧咧着牙露出一个大大的微笑,希望能给未来领导先留下一个好印象。只是这黑黢黢的脸上突然露出一口白牙,却是对比十分鲜明,就像黑夜中的皎洁银月,不同的是一个好看,一个有些不忍直视。
这时买奴隶或者买牛马等牲口,先要看的便是牙齿,牙齿好就代表能吃,寿命就长。反之,牙口不好,就代表年老或者有疾病,是千万不能买的。另外就人来说,牙口好的多是吃得精细的贵人,牙口不好的多是下等人,从这也能区分得出两个阶级的不同。
于正的牙齿自然是保持得不错,这是因为他穿越而来的这些时间都有保持刷牙的习惯。他发明了更接近后世形状的简易版牙刷,刷头用的是较硬的动物鬃毛。不仅自己刷,他还让手下等人一起刷,他可不想在队伍里说话的时候总闻到口臭味。
当然这时的贵族们也是有早起清洁口腔的习惯的。《礼记》中记载:“鸡初鸣,咸盥嗽”。
所以西门吉、计察等人虽然好奇于牙刷这一新鲜事物,但还是能接受的,毕竟比他们常用的柳树枝要好上许多。只能归结于卢布这人喜欢搞些小玩意,算是个人爱好。
牙刷此物,于正给仆杨仆柳等众仆隶之人也准备了,毕竟有后世的平等观念影响,总觉得该一视同仁些好。而且通过这些时日的相处,他们也赢得了于正的信任。
谁知这般小小的举动,对于仆隶们来说却是极大的恩赐,他们不仅情绪激动地接受了,还一个劲地表态:愿为主人效死。
在仆隶们看来,牙刷此物如此精致,乃是贵人们专用,如今赐给他们,正是天大恩赐。他们还打算着将其小心保存,日后作为传家宝呢,一直留给子孙后代。
于正虽自制了牙刷,但这主要涉及手工能力,却是不难。想要再制作牙膏却有些难度了,毕竟化学的知识他基本一窍不通,制作出来的还不如此时贵族们用的海盐。最后也只能将发明牙膏的任务往后推迟,等有了自己稳固的地盘之后再说。
如今于正总算是见到了未来的卫文公,还给对方留下了“好印象”,离自己有个地盘做个领主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见公子辟疆已经转过头去,于正这才收敛了他像极了黑人牙膏广告里模特一般的笑容,复又听着廷议无聊起来。
大人们商议国事直从午间讨论到了傍晚时分。
即便卫国君臣如今不是太待见自行归宁的许国夫人,但贵族的礼法气度却还要保持,国君最终还是设宴招待了远道而来的许国夫人一行,于正自也是跟着一起沾光,出席了这所谓的“诸侯之宴”。
侍女们端着各类食盘、肉鼎等鱼贯而入,为众人的案前一一呈上佳肴、美酒。此时却是分食制,每人面前一案,案上呈放一爵美酒、一鼎肉食和几盘菜肴。
“如今我卫国国事艰难,今日的诸侯之宴却难免寒酸,还望诸君见谅。”菜肴一一上完,卫君姬申有些羞赧地说道。
众人则言“愿与国君共渡时艰,愿我卫国早日昌盛。”
“开食。”做足了这番姿态,卫君这才下令可以正式开动。
“谢国君赐宴!”众人起身答谢。礼敬完国君之后,方才一一落座进食。
这却是于正第一次参加诸侯之宴,只能亦步亦趋跟着大家的动作学“礼”。好在一番动作下来,勉强没出差错。只是这刚坐下,心里想着饿了一天终于可以进食了,却是难免有些松懈大意。
“放肆,国君面前怎可无礼。”大夫石祁子怒喝道。
于正见其怒喝的不是别人却正是对着自己,很是吓了一跳。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放松之下“原形毕露”了,却是一时不察失了坐礼。赶紧学着大家的样子,重新安坐起来,端正自己的坐容。
春秋时代,没有凳子,桌子自然也不是后世的模样,而是叫作“案”,也就是后世日本、韩国电视剧里能看的的那种类似的条桌(毕竟是中国传过去的嘛)。
日韩作为不断学习华夏先进文明的学生,将案和“坐”的文化很好地保留了下来。但是于正作为后世的中国人可没受过这样的训练,在邘国时他便不时忘记,受过长辈斥责。
所谓的“坐”指的是在席子上安坐。当然在这处处讲究礼法制度的春秋,坐也有坐的礼仪。“安坐”、“正坐”、“跪坐”都是坐,但于正习惯的坐只有一种,就是把双腿一盘的盘炕坐法。所以此时此刻,此等“坐法”便如乡野村夫一般,自然是在国君面前大大失礼了。
“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听闻小子也是邘国公室之后,是不知礼还是轻视我卫国而不愿尊礼啊。”
大夫的话远远传来,于正赶忙起身对其行了一个大礼,口中言道:“小子受教,往后定当牢记大夫今日之喝,做个守礼之人。”
在别人的地盘,该认怂的时候就认怂。时代尊卑礼法所限,于正不是那种狂妄之人,后世小说中那些怼天怼地的主角要真在现实早被人教训了。
于正选择忍,是因为他知道此时的礼法虽然限制着自己,但有时也保护着自己。比如手下们对自己的愚忠,在后世能碰到这样忠心的下属吗?
同样,只要自己能加以合理引导利用,礼法也能变成为自己服务的最尖利的武器,甚至比百乘战车犹有过之。
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不就是如此嘛,将礼制化为自己最利的武器!
【作者题外话】:作者君需要大家的支持,喜欢看没有系统偏传统的历史小说的,喜欢看领主类小说的,一定请支持下。等字数多一点,大家也可以向他人多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