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康家是怎么做的,康家都是你的姨家,你们的妹妹家,姐姐家,你们可以教导,可以劝诫,甚至可以惩处,但就是不可以把他们家丢下不管。”

听这话就知道,王老太太对于康姨母的做派,不是一点都不了解。

但是就算是知道,老太太依然认为不是王若与的错。

就算是王若与的错,也该被原谅。

坚持自己的想法,就是想让盛王两家,持续的填康家的无底洞。

“这些我们不是没有试过,不说早些年的时候,大伙都写信给康家警醒。就说康家入京以来,无论是我父亲母亲,还是孙儿我,都没少规劝康姨母要谨守本分,踏实做人。

但是结果怎么样,康家之前是如何行事,现在还是如何行事。

康家后宅,出了多少人命,抬出去了多少人,之前一些年都是舅父善的后,老太太你多少也应该知道一点。

进京之后,康姨母又开始往外放印子钱,还要带着我母亲一起做,幸好我阻止的及时,才没有让我母亲跟着做下去,没给家里酿成大祸。

然后再说最近,康姨母是怎么安排的家里庶出子女,不是把家里的庶女嫁给官员做小妾,就是明码标价嫁给乡下的地主做填房,这是书香门第,名门世家的当家大娘子,该做的事吗

如果规劝这些有用的话,这么多年下来,康家也不会如此行事。”

要说康姨母王若与,做过的荒唐事,一时半会儿的都说不完。

时间有限,长话短说,盛长柏只能挑代表性的事情,说了几件。

王若与可以说,已经把自己活成了官宦女眷之中的一个笑话。

怎么样丢人,这家就要做什么事。

如果不是王老太太,要求盛家出力的话,盛长柏其实是不会去搭理康家。

康家就是犯一个谋反之罪,也连累不到盛家,盛长柏怎么可能去操康家的心。

“母亲你看到了没有,现在就是盛长柏他一个小辈,都可数落于我。”

如果没有老母亲在身边的话,康姨母肯定直接就当面朝盛长柏怼回来。

但有老母亲在身边,康姨母换了一个做法,选择了告状。

“姨母此言差矣,我说这些不是要数落姨母什么。只是陈述事实,想要老太太清楚。盛王两家不是不想帮康家,是康家真的扶不起来。”

盛长柏平淡的回道,虽然王若与气的已经快要跳起来,但是盛长柏这边真没生气。

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人,康姨母都不被盛长柏放在眼里,又怎么会生气。

“你们不要跟我说这些,我就问问你们,还念不念,兄弟姐妹之间的血脉亲情,能不能帮着康家一起恢复家声,家业。”

老太太不讲武德,欺负年轻人,倚老卖老,根本不接盛长柏的话往下说。

直接抛开康家的一切错处,只讲血脉亲情,就是要大儿子,小女儿,帮衬大女儿。

“母亲,我会尽力帮大妹妹重振康家的。”

老太太都这样说了,王舅父只能跟着应承。

王舅父虽然才能一般,但是做人方面还是不错的,关键的是也懂得孝顺。

王家在老爷子的一代,官拜太师,已经显贵了一代。

想要家族传承长久,也就不适合世代显贵,太容易遭到疑心病重的老赵家皇帝的忌惮。

显贵几十年,蛰伏几十年,才是大多数世家大族的生存之道。

所以大周朝的高官,才喜欢培养自己的女婿。

好多数高官,都是出身大族,家族子嗣人口众多。

每一代都有大几十,甚至上百的子弟,真不是家族没有出息的子弟,才一个个都去培养外人。

按着世家大族生存之道的话,王家舅父这个王家家主,其实各方面还是挺合格的。

“我们也尽量的帮姐姐家。”

王若弗平常咋咋呼呼,在家里的时候挺凶,但是和自己老母亲也硬不起来。

王若弗蛮横了这么多年的底气,就是来自于王家,跟王家当然横不起来。

“柏哥儿,你怎么说”

大儿子,小女儿表完态之后,老太太又点名了盛长柏。

大概还是盛长柏已经做官,还有得力的岳家,有自己政治资源的原因。

“老太太,康家这个局面,想要重振家声,中兴家族,也只能放在下一代身上了。等晋哥有了儿子,要进学的时候,我可以帮着举荐一家好点的书院。”

也是想着王家对盛家恩情太大,盛长柏没有敷衍老太太。

真的提出了一个切实的方法,康家这两代的人都被康姨夫废了。

想要翻身,也只能寄托在下一代,时间其实也不长。

有个二十年时间,下一代也就该参加科举了。

只要出一个名次不错的进士,康家声势直接可以恢复大半。

康家也不至于撑不过去二十年,说康家没钱,也是在相对来说。

如果康家不去用钱走人情想派官,也不去虚荣,去维持超出自家实力的体面。

康家还是要比一些乡绅地主有钱的。

维持不了奢侈的生活,维持一个富足的生活还是没问题的。

其实安分过日子的话,康家的产业,完全足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没有真的需要接济的程度。

接济了也不过是供着康家两口子骄奢淫逸。

“唉…你们散了吧。”看着盛长柏没有承诺,老太太心累,叹了一口气,摆手开始赶人。

“那母亲你早些歇息,一路上也着实辛苦了,过几日我们再来看你。”王若弗回道。

许久不见,老太太就给王若弗来了这么一出,完全没母女情深,王若弗也是挺失望的。

王舅父的工作安排就没下来的那么快了,政治生涯已经差不多走到了尽头。

这次回京,差不多也就调到了二线,不会给什么重要差遣。

大概就是朝廷看着老太师,王舅父也为朝廷忙了一辈子的分上,给提拔一级,在二线待一些时间,得一个体面的退休。

这种政治制度,后世也是很好继承了下来。

忙完了这些,这个治平元年就过去了,年号之中,政治清明,天下安定的寓意,看不出来太多。

真要算的话,可能是赵宗全,太后借着逆王案,清洗了不少朝臣。

人人自危的情况下,怠政,腐败的情况,确实有收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