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名声问题,自然就是一阵沉默。

其他问题可能王满银懂的多一点,但是名声问题,对一个女娃的影响。

还是经常在妇女群体厮混的兰花,知道更多,感触更深。

兰花能忽略孙玉亭名声问题,当然是这些不好的事情,自家人都选择性的不愿想起,就容易忽略。

自己容易忘记,但是其他人可不会忘记,婚丧嫁娶的人家,更不会忽略这个问题。

“唉,卫红这个孩子是苦了一点。”

兰花叹了一口气,说道,也不知是不是想起来自己。

家里最大的孩子更苦一点,兰花是深有感触。

兰花是老大是一个文盲,老二少安是小学毕业,老三少平高中毕业,老四兰香有机会上大学。

当然有随着时间,人们日子越来越好的原因。

但是也说明了,这个年代,普通家庭,家里越大的孩子,对家庭做出的牺牲也就越多。

“你有时间了回双水村一趟,通知卫红来咱们学裁剪挣钱。既然你二爸家粮食不够吃,都吃不饱,中午的时候就别让卫红回去了,留在咱家吃饭就行。”

王满银不是圣母,孙玉亭家的贫穷属于自找,要不是兰花心疼三个堂妹。

王满银去帮助陌生人,都不会帮助看不起自己的孙玉亭一家。

“行,下一次回双水村的时候我和他们说一声。”

“还有你告诉少安一声,不用他给你二妈买缝纫机,就算少安给他们买了,咱们家也不会让你二妈接活。”

孙少安每天“突突突”的挣钱也不轻松,不能白让孙玉亭一家糟蹋,王满银还是补了一句。

到了周末,兰花带着孩子们,回了一趟双水村。

王满银借口家里事情多,实际上是不愿意看见孙玉亭两口子,就没有回去。

贺凤英没有“借”到钱,也没有落到手里一台缝纫机,当然不满意。

不过兰花愿意带着卫红,让自家的大闺女赚钱,勉强的让贺凤英能够接受。

之后孙卫红,就早上过来,晚上回去,每天跟着兰花她们这群妇女,学习裁剪。

一个十六岁的大姑娘,穿着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可以说,这种衣服在罐子村已经见不到了,就没有这么穷的人家。

小姑娘不只是勤劳,本分,而且还聪明,来了没有多久,就学的有模有样。

可惜这么聪明的孩子,白有两个“文化人”的爸妈。

孙玉亭两口子枉为读书人,让这么聪明的孩子,上完了小学,就回家里帮忙。

其他家庭,文化程度来说,都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王满银见过的农村家庭,唯有孙玉亭一家,孩子的文化程度还不如父母。

孙卫红也比孙玉亭两口子知道感恩多了,不只裁剪学的认真,学的快。

因为王满银留了孙卫红在家里吃午饭,小姑娘闲着时候,帮着兰花打扫卫生,喂养牲口,洗衣,做饭,拦都拦不住。

充分说明,孩子的成长的和父母的教育有关系,但是也和孩子的本性有很大关系。

孙玉厚家里能养出来孙少平。

孙玉亭也就能养出来孙卫红。

……

孙少平,在分家的时候,虽然和孙少安放言了自己可以养活家里。

但是因为只打了两个月的小工,没有多少积蓄。

自己买了一套衣服,回家的时候给家里人各带了礼物,最后去县城一趟给兰香留了二十块钱,也就不剩下什么钱。

回到黄原之后,就又开始了揽工汉生活。

再过来黄原桥下,等待揽工的孙少平,已经脱离了第一次的窘迫。

得益于第一次最困难的,揽工有便宜表舅马顺的介绍,经过两个月的锻炼,现在孙少平总算不是之前那副细皮嫩肉的形象,像一个地道的揽工汉了。

加上孙玉厚,把孙少平生养的人高马大,孙少平再来黄原桥下揽工容易了不少。

包工头过来找小工,当然喜欢挑选,年轻精干,看着就能干活的。

孙少平刚好都满足,虽然孙少平现在还只是一个样子货。

不过孙少平,也可以说的上是一个狠人,能扔下家里三位加起来已经二百岁的老人。

吃点苦,一点皮肉之痛,对于孙少平来说不算什么。

所以孙少平这段时间的揽工生活,也算颇为顺利。

虽然都是一些城郊的农民,自家箍窑洞,一个工地忙活不了多久。

做一时间之后,就要回黄原桥下,等着揽下一份工。

不过孙少平依靠着出色的身体条件,站起来起码比大多数人都要高上半头,每次揽工都有收获,没有遇到揽不到工的情况。

最近的孙少平,已经又换到了另一个地方干活。

这次他是在城里一个单位的建筑工地上当小工——这单位要修建几十孔“驳壳窑洞”,因此几个月内他不会“失业”。

孙少平的工作一直都是背石头,不过这次有区别的是。

这次工地不是普通村民箍窑洞。

这是私人承包的国营单位建筑,工程大,人员多,包工头为赚大钱,恨不得拿工匠当牛马使用。

天不明就上工,天黑得看不见才收工。

因为工期长,所有的大工小工都是经过激烈竞争才上了这工程的。

没有人敢偷懒。谁要稍不合工头的心意,立刻就被打发了。

虽然孙少平每次在黄原桥下,都能顺利的揽到工。

不过揽工汉竞争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孙少平也不敢偷懒。

虽然累了一点,孙少平还是在这个工地坚持了下来。

一直干到了深秋,天气变凉,孙少平才找工头请了一下午的假,准备买件绒衣穿上。

好不容易出去请假一次,孙少平买完了衣服之后,就准备去找好基友。

但是走到了半路,就碰巧遇到了,第一次揽工认识的曹支书。

曹支书遇到了孙少平,就要和孙少平拉拉话。

曹支书也不客气,见面就问孙少平。

“成家了没有?”

“订婚了没有?”

“有对象没有?”

孙少平一直自诩自己很聪明,但是遇到了这么直接的相亲介绍三连问,都想不到曹支书要给自己介绍对象,也不知道是真湖涂,还是装湖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