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殊途同归
章节报错
四十五、殊途同归
瓦官寺长老竺法汰道:“请皇太后移驾香积院,香积院广堂幽静,可供两位檀越辩难。”
褚太后便吩咐中领军桓秘:“有愿意旁听辩难的官人仕女,莫要阻拦。”
这样,来进香的尚书吏部郎王蕴等官吏,王羲之夫人郗璇、陆纳夫人张文纨,以及陆葳蕤、张彤云、郗道茂、张墨、陈尚、顾恺之、徐邈、刘尚值、王献之、谢韶、袁通、诸葛曾、温琳、蔡歆诸人都来到香积院,皇太后褚蒜子坐于八辋舆床上,张白纱帷帐与众人相隔,其余女眷居广堂之左、男子居右,会稽王司马昱、尚书仆射王彪之亦就座。
进香积院时,谢道韫对陈操之低声道:“子重,今日尽情激辩一场,莫存容让之心,无论胜负,皆无撼焉。”
陈操之道:“自当全力以赴,希望英台兄亦如是。”
走在后面的王羲之夫人郗璇命儿子王献之叫住谢韶,问祝英台何人?谢韶自然说这是谢氏远亲,郗璇虽有些疑惑,但也没猜到祝英台竟会是谢道韫,十年前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郗璇常与东山谢氏女眷往来,非常喜爱聪慧善辩的谢道韫,想让谢道韫嫁给其子王凝之,其后王羲之辞官离开会稽山阴,从此郗璇再未见过谢道韫,如今谢道韫长身玉立,早已不复当年髫龄幼女的模样,又是梁冠长衫,郗璇自然认不出来。
瓦官寺香积院就是长老竺法汰聚众讲经之所,院后是一座小山岗,遍植松柏,苍翠幽静,松下各色野花寂寞开放,点缀着凝翠的松林,暮鼓晨钟,梵唱隐隐。
会稽王司马昱见众人安坐,广堂寂然无声,乃开口道:“陈操之、祝英台,今日你二人欲辩何题?”
陈操之向谢道韫一躬身,示意悉听尊便。
谢道韫便道:“请太后、会稽王出题。”
褚太后在白纱帷帐后略一思忖,说道:“诗有六义,其三曰比,其四曰兴,请两位郎君试说比兴之异同。”
谢道韫做了个请的手势,陈操之一点头,说道:“臣试为太后阐述之:郑康成曰‘比者,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者,是见今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郑康成此论仅限劝惩、过于拘束,并非达论,愚以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与兴,皆拟议、譬喻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触物以起情,谓之兴,比显而兴隐也。”
郑玄郑康成是经学大家,其注毛诗被后人奉为圭臬,幼学启蒙必以郑注《毛诗笺》始,陈操之现在直指郑玄之非,可谓大胆。
谢道韫眼望陈操之,续道:“兴者,起也,兴之托喻,婉而成章,触物以起情,似无心凑合,信手拈起,复随手放下,与后文附丽而不相衔接,非同索物以托情之着意经营,理路顺而词脉贯。毛诗王风以‘扬之水,不流束薪’赋戌甲之劳,而郑风则以‘扬之水,不流束薪’赋兄弟之鲜,无非以此起兴也,又如‘饮马长城窟’、‘日出东南隅’,非真有取于马与日也。”
褚太后赞道:“善哉此论,不囿于先儒之学,自有创见,此可谓好学深思者也。”
会稽王司马昱拂动麈尾笑道:“这一题并不能决出陈操之、祝英台的高下,只算是二人共同回答了太后的问难,本王有一题,请两位就《老子》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相互辩难,一较高下。”
“反者道之动”这是一个著名辩题,司徒府清谈聚会对这一论题虽已辩论过多次,但司马昱总觉得有未尽之意,今日想听听陈操之与祝英台的高论——
陈操之微微躬身道:“英台兄先请。”
谢道韫略一思索,用鼻音浓重的洛阳正音说道:“王辅嗣云‘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有以无为用,此其反也’,第十六章云‘夫物芸芸,各归其根’;第二十五章云‘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有道者务欲还反无为,反其真也。”
陈操之道:“反有两义,一者正反之反,违反也;二者往反(返)之反,回返也。《老子》之‘反’融贯二义,观‘逝曰远,远曰反’可知也,‘反者道之动’之‘反’兼具正反之反与往返之反双意。《中庸》有云‘生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商君书》言道‘汤、武之王也,不修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必多是也。’”
谢道韫辩道:“非也,老子之反非往返之意,《易》泰卦‘无往不复’、《荀子》‘始则终,终则始,若环无端也。’《吕氏春秋》‘天地车轮,终而复始,极则复反’,此老子之反也——”
说到这里,谢道韫猛然意识到,这是陈操之故意露的破绽,这“反”之二义,陈操之在其《老子新义》里说的很清楚,往返之反与无往不复之反是有细微差别的,并非是不断地往返重复——
谢道韫有些恼,也有些感激,恼的是陈操之露这破绽,她可不想受陈操之承让,这样胜之亦不武;感激的是陈操之看来是想辩难输给她,助她成名。
未想陈操之说道:“往返就是重复乎?昨日所涉之秦淮河与今日所涉之秦淮河相同乎?人岂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易一名而三义,易也,变易也,不易也,万物生生不息、转瞬皆非,此变易也。”
谢道韫微窘,敢情陈操之露破绽是要她入圈套,同时也是精神一振,这样的辩难才有意思,心道:“子重真吾良友!”辩道:“往返乃是去而复回,与周而复始异,《淮南子.原道训》‘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此周而复始也,并非往返。”
陈操之与谢道韫二人就《老子》“反”之二义各执一端,引经据典,反复辩难,会稽王司马昱手中麈尾不住挥动,心里暗赞陈、祝二人之才,辨析之精已经超出往日司徒府清谈所论之义理,陈操之的学识和辩才他已见识过,没想到这个祝英台竟能与陈操之分庭抗礼,执理甚精,辞锋甚利,若不是陈操之,在场无论是谁都已败北。
王羲之夫人郗璇悄声问儿子王献之:“阿敬,你比他二人如何?”
王献之摇头道:“不如也。”
郗璇颇为沮丧,自王凝之、王徽之与谢道韫辩难失利之后,心高气傲的郗璇曾想让最优秀的第七子献之去与谢道韫辩难,胜了谢道韫后则扬长而去,也算是报复谢道韫一回,因郗昙病逝,郗璇去京口奔丧,这才作罢,现在看来,献之恐怕也是辩不过那谢道韫的——
陆葳蕤坐在继母张文纨身侧,凝眸看着侃侃而辩的陈操之,她对辩难不感兴趣,《老子》、《庄子》虽然都读过,却是不求甚解,只爱花艺和书画,现在听陈操之与那个祝英台辩难,不知为什么,心里有淡淡的失落——
陈操之与谢道韫反复辩难,渐渐的,二人各持一端之论竟呈殊途同归的意向,说不清在辩论中是谁改变了持论,这是慢慢改变的,当谢道韫意识到这一点时真是又惊又喜,注目陈操之,心想:“难道是子重对我的一切应对全部了然于胸,然后慢慢引导,终至二人持论相合?不会吧,子重岂非神人了!”
谢道韫不相信陈操之能操纵二人的辩论,认为这是二人在辨析“反者道之动”这一论题时互相启发,对这一论题有了更新的、更深的认识,从而殊途同归。
司马昱拊掌道:“精彩之至,从《老子》反者道之动归结到《易》之三名,更妙的是二人竟然各弃本论,辨析出新义来,这可真是少有的妙事——”朝白纱帷帐里的褚太后躬身道:“太后,这判定谁胜谁负倒成了一个难题了。”
褚太后笑道:“二人皆是胜者,各赐绢三百匹。”
会稽王司马昱喜道:“太后妙断,一场辩难,两个胜者,奇哉!妙哉!”
陈操之、谢道韫一齐拜谢太后恩典,瓦官寺香积院这场精彩辩难就此结束。
竺法汰恭送褚太后回台城,佛寺信众各散。
大庭广众,陈操之与陆葳蕤也不便多说话,只待本月十五顾恺之与张彤云成婚时再见,而经过这次褚太后在佛寺双双赐玉帛,建康士庶更是认定江左卫玠陈操之与陆氏女郎的婚姻将成,都赞良缘佳偶。
袁通、诸葛曾、温琳、蔡歆四人出山门缓缓而行,窃窃私语。
诸葛曾挠头道:“这场辩难陈操之胜了,可祝英台也胜了,这怎么算?”
温琳笑道:“太后妙断,谁敢非议!这场辩难也的确精彩,结果更是出人意料。”
袁通道:“百万钱倒不算什么,可是既输了钱,祝英台却照样留在建康,这实在太可气了!”
蔡歆道:“祝英台如此辩才,只怕谢氏女郎也辩不过他,那他岂不是要娶谢氏女郎了,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