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蔡齐是给庞籍写信,老仆顿时便不再劝了。

庞籍是自家郎君的好友,若是由他来代笔,不免失了礼数。

纵使庞籍得知真相,不会说什么,但礼不可废!

想了想,老仆往后退了一步。

“那郎君你得写的慢一点,若是扯到伤口,记得停下来。”

“七叔,我晓得的。”

庞籍现在的差遣是开封府兵曹参军事,虽然只是正七品下的差遣,且庞籍仍是选人,尚未改为京官。

但开封府兵曹参军事毕竟是京府官,能坐到这个位置,基本上距离改官也不远了。

对于庞籍未来的仕途,蔡齐毫不怀疑。

且不论庞籍本来就很优秀,精于律法,他的个人关系同样也是不差的。

庞籍进士及第后,被当时的名臣边肃选中,成了边肃的女婿。

边肃是太平兴国五年(980)的进士,他和向敏中、王旦皆是同一帮的进士,且关系不错。

成了边肃的女婿后,庞籍自然继承了岳父的人脉。

比如,庞籍担任黄州司理参军时,便和贬职黄州的夏竦关系不错。

夏竦欣赏庞籍,其中有庞籍个人能力的缘故,但也和庞籍是边肃的女婿有关。

虽然夏竦和边肃没有直接关联,但夏竦和王旦关系很好,王旦很器重夏竦,对他多有提拔。

有了这层关系,夏竦自然会对庞籍另眼相待。

另外,庞籍和李陟都是边肃的女婿,两人为连襟,而李陟又和吕夷简的叔叔吕蒙周是同年。

这些关系,平时看起来不起眼,但真到了用的时候,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除了血亲,姻亲便是最为亲密的关系。

彼此互相联姻,是保持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重要手段。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家族代代都能出人才,家族中出不了,那便去外面去找。

天下之大,英才遍地。

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一次科举便是世家大族的择婿之机。

榜下捉婿的传统便是这么来的。

贵族时代,择婿的标准是血统,门阀时代,择婿的标准是门第,科举时代,择婿的标准是个人才学。

而后世,择婿的标准是_____。

虽然标准不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为了家族的延续,为了血脉的延续,为了世代昌盛。

日落时分,老仆及时地为蔡齐点上了油灯,看着自家郎君仍在写信,老仆低声道。

“郎君,你都写了将近一个时辰了,要不歇一会?”

听到这话,蔡齐这才回过神来,转头一看,眼见天渐渐暗了下来,他不禁哑然。

这封信,他写的异常艰难。

身为大中祥符八年的状元,蔡齐本人的才学自是世间第一流,信难写,不是因为他手臂受伤,而是因为这封信不好写。

如何达成自己的目的,又不让好友涉足其中,这很关键。

蔡齐可不想因为自己的关系,导致好友涉足接下来的风波之中。

片刻后,蔡齐放下手中的毛笔,然后在老仆惊讶的目光中,将那封信付之一炬。

他决定了,这封信还是不写为好。

以庞籍的性格,若是得知自己的境况,恐怕会毫不犹豫的站到自己这一边。

“郎君?”

看到蔡齐突然将信烧了,老仆不由一阵惊愕。

蔡齐微微一笑,没有解释其中的缘由,连庞籍他都不愿牵扯到,他又哪会让七叔跟着一起担心。

冬!

冬!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了门房小厮的通禀声。

“郎君,有访客,对方自称是京中来人。”

听到这话,蔡齐和老仆对视一眼,两人都明白,自称京中来人的,很可能是之前保护他们的人。

“七叔,麻烦你去门口迎接一二。”

“好。”

约莫十来分钟后,老仆匆匆回到内院,眼见七叔只是一个人过来,蔡齐的眼中不由露出些许惊奇。

好在他心中的好奇并没有维持太久,老仆脚步急促的走到蔡齐身前,面色凝重道。

“郎君,近期可能会有麻烦了,韩义士提醒我们,最近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外出。”

“韩义士让我转告你,京中那边好像派了不少人过来。”

蔡齐神色澹然的点了点头。

“我知道了。”

对此,蔡齐其实早有准备。

易地而处,如果自己派出去暗害大臣的人失踪了,他肯定会不计代价的将人找回。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开战前,如果连地方的动向都摸不清,这场仗没打,已经输了一半。

生也好,死也好,人起码要见到,再不济也要知道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知道了情况,便能有准备的应对。

……

……

……

福宁殿。

如今外朝因茶法更易之事闹得不可开交,丁谓一党率先发力,大力推崇天禧二年短暂实行过的现钱法。

但榷茶的收益是财政的重要来源,纵使丁谓势大,也无法一言而决。

反对派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

你说茶法沮坏,证据呢?

有没有调查过?

有没有去实地走访过?

调查,丁谓肯定是有准备的,但实地走访便不是他一人能做到的。

所以,茶法更易这事,没个一年半载,也讨论不出什么结果。

李杰暂时没兴趣参与其中,既然他们想吵,那便让他们先吵着。

与其参与这种毫无意义的政争,不如多做点事实。

尽管李杰的手上没有三司的账本,但此时的财政情况不容乐观,确是公认的事实。

冗官、冗兵、冗费,三冗局面已然初步形成。

三冗是长期形成的,李杰如今尚未亲政,军权暂时也不在他的手上,冗官、冗兵两项,实在是不宜妄动。

不过,有一点却是能动的。

削减宗室开支,还是有机会的。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宋太祖成了天子,他这一系的宗族自然也跟着受益。

凡是宗室之子,皆由朝廷供养,宗室之子,除长子外,年满三岁,朝廷便会供给衣食,年满七岁,即赐名授官,领取俸禄。

虽然规定是如此,但实行过程中恩赏滥用,很多宗室子弟尚在襁褓之中便开始领取俸禄。

开国之初,宗室子弟人数较少,恩赏多了一点,也没什么。

然而,六十多年过去,数代人繁衍生息,宗室子弟的人数迅速膨胀,这一块的开支,也变得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