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思想碰撞
章节报错
一个小时的时间,能够做什么?
或许只是睡了一个午觉,或许只是做了一顿饭,也或许,只是解开一道数学的大题。
而王野的打算,是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将炼药给讲完了。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他现在要做的,就是领进门的这个动作。
好在王博财大气粗,又担心自己水平不过关,将王野所吩咐的材料全部准备了十份,如今骤然增加了这么多人,也没有什么关系,虽然不能达到人手一份,但是还是能够让好几个人共用一份材料的。
当发到他们手里还有电磁炉和一个陶罐,一个铁锅,还有一个老式的研磨机的时候,这些东西,让这些人沸腾了。他们纷纷拿出手机,拍下来这三样东西的照片,纷纷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微博,还有各种群里面,并附言。
“这就是中医药所用的材料,什么年代了,居然还不用光谱分析仪,不用大型制药机,拿到手的,居然不是分子材料,而是正经的草本植物?完全看不到科学的进步?”
伴随着各种吐槽声,实际上将这件事直接传播开,犹如连续剧一般的剧情,让一些人对此事,有了一些关注度。
王宁则是对电磁炉比较感兴趣,别说制药了,就是做菜,温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到维生素的不同程度的流失,制药更是如此。如果温度控制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药效的区别,所以这个东西,就能够完美的控制温度吗?
他们王家的药厂,为了让温度、湿度等精度能够更高一些,不惜花费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资金,来改进这些机器,而且,这是长期的一个投入。同时,在学院这边,也在不停地培养药学方面的人才,改进配方,减少副作用,也减少成本。
不管如何,他都要留下来看一看。如果这个王昊果真如他所言,可以用这些极其常见的药草,来做出功效卓越的药品,那么就可以考虑,这个能不能大批量的进行生产。
甚至,王宁对这种药方的配备也十分感兴趣,只要能够量产,那么就是一片从未有人涉及过的市场,如果他们能够抢占先机,那将是一个非常大规模的利润。
但是一切,还是要基于这确实是可行的方案,如果不可以,那这一个小时之后,他也不会再浪费时间。
他伸手按开电磁炉,上面放上陶罐,在放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陶罐并不是如同一般的一样放在电磁炉的平面上的。在电磁炉的玻璃面板上面,实际上是有一道道的沟壑,刚好和陶罐底部的纹路相吻合,而那个铁锅也是一样的,看似普通,却是内有乾坤。
台上,王野开始讲话了。
“在没有看到实验室内部时,我只是想着,带着我的丙班的学生们,学会制药的方法。可当我进来以后,看到这些大型仪器,还有你们摆的密密麻麻的实验成果的时候,我改变了主意。”
林珍抬起头,眼神亮晶晶的望着他,刚才王野只是用几根银针,便让她的眼睛的近视,获得了一定的缓解,甚至,不是做研究,只是做些小事儿的话,她都不用戴眼镜。
她作为医学生,明白近视的治疗是有多么的难,而做手术,虽然能够达到目的,但是也只能管十多二十年,时间过了,就会出现新的后遗症,这也是她为什么选择还是戴眼镜的原因。
她原本以为,最好的也就这样了,如果以后医学发展,能够有更完善的治疗方法,那她或许就可以不用戴眼镜。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早。
而且,银针也能见效这么快吗?
她的内心充满了好奇。
而教务处的主任胡志明,和另外的几个教授,还是用一种傲慢的眼神看着王野。这样的话术,他们见多了,甚至,这些都可以有一个模板,只需要改动一下就行了。
在他们看来,王野的这些举动,不像是大学导师,更像是绿皮火车里面卖东西的或者十八线小城市搞传销的,没一件实在东西。
只是现在,作为领导的王宁都没有发话,他们也只能沉默,等着呗,总有收拾他的时候。
就在这样的各怀心思当中,王野说出了他此次的目的。
“我刚才粗略的翻了一下大家的建议,其中有一条,让我觉得十分的推崇。
任何事情想要发展壮大,都要打破壁垒,让普通人也能够参与进来,在众志成城之下,自然会获得成功。我想西医,也就是现代科学,应该是做到了这一点,但是对于传统中医而言,如何做到这一点,还是我比较感兴趣的。”
“你们面前的这套工具,是我特意定制的,具有温度精准可控,密封性好的特点。但也并非是完美的,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是全国各地顶尖的人才,在了解了配药之后,如何提高工具的效率,并加以改进,你们应该比我要更有话语权。”
“话题好像转的有些远,我们还是回到制药上。我们用半个小时时间学习制药并且掌握这种方式,至于剩下半个小时,就留给我们自由讨论,思想碰撞,一定会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来?”
半个小时?
这不是传销是什么?原本就对王野不信任的教务处主任胡志明坐不住了,哪怕就是王宁没有发话,他也要阻止这个疯子的胆大妄为。
开玩笑,在华夏医学院明目张胆的搞传销,要是这个事情传出去,那还要不要申报世界一流大学的排名了。
他直接站起来,怒斥王野。
“胡闹,你开什么玩笑呢?做学问就要……”
接下来的话,他没有办法说出口了,因为他发觉,他的嘴巴在动,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发出声音,他突然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