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你得活着
章节报错
“朕今天过来见你,也是......听百骑司的人说,你在路的事儿,朕心里有几分好罢了。 ”李承乾说道。
当年自他父皇登基的时候,李承乾名正言顺的成了太子,入住了东宫,后来年岁渐长之后,也跟着朝议事,参与朝政,在大殿之,站了可是有十几年了,世家朝臣们,什么样子他没见过?
说贞观初那会儿,大唐周围哪儿有那么多太平,大唐周围,天天你打我我打你,大唐是不得安宁。
想要安宁怎么办?靠着兵马,打下一片安宁来。
这是李二陛下的想法,也是朝堂大部分朝臣的想法,一句话,谁打咱,能打回去,一定要打回去,人家打咱一拳,咱们打他十拳,再狠狠的踹几脚,打不过的话,无非是先认个怂,心里记下这个仇,积蓄力量,吃饱了再打回去。
可是后来,大唐有了太平日子,把该打的都打回去了,那些挨了打的不服,想要打回来,世家朝臣们是怎么反应的呢?
他们的反应,与李二陛下的想法相悖,这让李承乾看清了这些世家朝臣。
是不是大家太平日子过的久了,没有血性了呢?
当年都能把欺负咱的人给打回去,怎么到了自己孔武有力的时候,要送东西安抚呢?
送东西,送女人。
大唐的血性呢?
人家来欺负咱,咱们只能被动还手,等到咱们有实力了,是天朝邦,不能欺凌弱小?
世家的人,在朝堂,在李承乾眼里,想来是没有什么血性的,这是他少年时候,存在于脑,存在于心的印象。
但是怎么现在,王胜变得,像条汉子了?
为了什么?为了大唐?不!那是为了世家!为了他们王家!
他根本没有把大唐放在眼里,在他们这种人心里最重要的不是国,是家!
几十年前,他们可以是大隋的世家,现如今,他们可以是大唐的世家,这王朝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个名号罢了,世家!家族!这才是他们最为看重的。
这样的世家臣子,修的所谓的学,学的所谓的忠君爱国不过是他们进阶的垫脚石而已,真正的走到了大殿之,手掌握了权利,大多,还是为自己的家族服务的。
李承乾也是从十几岁时候的义愤填膺,到心灰意冷,再到现在的通透,都这么多年了,要是还看不明白的话,也不用坐在这个位子了。
今天过来见王胜,说是好,也不过是想要看看,王胜这样的世家臣子狼狈的模样而已。
坚守着他那在旁人眼里可笑的原则,为自家服务的原则。
但是见到王胜,李承乾心里也没有想像的那么开心,也觉得有些索然无味。
“在沂州城外,三十多名刺客刺杀齐国公,你说这是你一人所为,你觉得,朕会相信吗?”李承乾收敛了脸的笑容,神色开始认真起来:“若是没有王家的其他人为你隐瞒,你能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长安城吗?王家人为你隐瞒,那便是犯了欺君之罪,欺君啊,这罪名,能像你说的这样,风轻云淡的过去吗?”
王胜沉默了,他现在脑子也是一片浆糊,思考不得,一般是因为乱,一般是因为饿。
“临安啊,吩咐下去,王胜在地牢里,每日三餐别缺了,有病的话,让太医院的人来给他看病。”李承乾说道:“他吃的每一顿饭,都要着人勘验过,他现在,还不能死。”
“是。”临安应声道。
皇帝下令让一个人死,容易,但是让一个想要死的人活下来,可不容易,临安虽然接了这差事,但是心里也是暗暗叫苦,要是王胜在地牢里死了,可怎么交代啊。
看王胜这模样吧,也不像是能活得下去的样子。
李承乾从坐塌起身,站在王胜面前。
“朕还是想劝你一句,不要怎么早想去死,不死的话,至少还能看到以后的事情不是。”
李承乾说完之后,便迈开步子离开了耳房。
走出耳房,看着外面的天朗水清,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王胜啊,你可得好好的活着,亲眼看着,朕是怎么把王家给击垮的。
贞观朝的时候,皇室容忍了世家太多太多,那时候,无非是因势利导,不能动,现在可不一样了啊。
世家之,不少人都是当初跟着高祖,跟着李二陛下打天下的老臣,高祖不好动,李二陛下也不能动,动了,那要背个杀功臣,杀功臣之后的名头。
但是现在坐天下的已经不是李二陛下了,而是李承乾,李承乾跟这些人,可没有什么过命的交情,李承乾要shā're:n,人家犯不着说他。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也是个很好的粉饰的借口啊。
临安在后头把事情吩咐下去之后,赶紧跟了李承乾的步伐。
临安是在东宫的时候跟在李承乾身边儿的,这么多年,也是看着李承乾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但是是从转过年来之后,临安觉得,自己是越来越看不透李承乾的脾性了,心里对李承乾越来越敬畏,越来越害怕。
李承乾回宣政殿的时候并没有乘坐步撵,反而是在御花园里慢慢的穿梭着,看去像是在欣赏御花园的景色,但是只有李承乾自己知道,他自己在想什么。
自从登基之后,为了能让父皇放心,为了稳住朝局,为现如今的事情为了现如今的大动作做铺垫,他一直兢兢业业,每天除却朝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宣政殿之。
在做太子的时候,他还偶尔能够出宫,自从做了皇帝之后,李承乾再也没有出过皇宫了。
这御花园的景象,往常是看腻了的,今天看着,倒是头一回觉得,新鲜。
走着走着,到了宣政殿了,李承乾的神色一凛,又重新变回了宣政殿里头坐着的皇帝陛下,一个杀伐果决的皇帝陛下。
李承乾刚进了宣政殿一会儿,外边儿便有太监进来禀报,皇子李厥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