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旧伤未愈添新伤
章节报错
身形缥缈不定,但是却必须一招致命,这是刺客最大的特点。
能不能一招致命不好说,可是张佳和阮穹二人的移动速度,确实达到了刺客的要求。如今很多传承久远的武道家族,即便培养了很长时间的刺客,估计都比不上张佳二人。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天赋摆在那里,就是一道难以逾越过去的天堑。
加上张佳血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强化,所以她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普通人,不过作为对手的阮穹,血脉强化也完成了一部分。
否则面对张佳的攻击,他早就败北了。
很快两人再次碰撞在一起,这一次是张佳率先发动的攻击,她想试一试强攻,不想再继续寻找阮穹的破绽。
这一次哪怕看台上的观众们有了先前的经验,但还是难以看清两人的动作,他们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肉眼能够捕捉的极限,最多只能看到一道道残影。
当然实力强大的学生就不一样了,真正能够完整看清两个人动作的学生,全场也不超过十个人。
无论在什么时候,刺客都是很可怕的存在,如果刺客的身手那么容易被看清,那也就不叫刺客了。
灵武1班的宋明,可以完整看清张佳的动作,在他眼中,能够看到张佳一次次挥动匕首,朝着阮穹身体的要害攻去。
出招必对要害,这也是刺客的一大特点。
或许在虚拟战斗空间中,张佳一直将自己当作刺客,她所学习的武技,应该全都是跟刺客之道相关的。
两人这一次的碰撞依旧很短暂,在普通人眼中,就是两根手指碰在一起那么短,可是对于台上二人来说,他们已经相互攻击了数十招。
当速度达到一定限度过后,普通的时间概念就失去了意义。
不久之前,王辰直到雷战布防的时候,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他快进了将近百倍,但还是能够看清画面中所有的信息。
这就说明在常人眼中快到无与伦比的速度,并不是不能被看清,只是很多人没有那样的实力而已。
就拿此刻的张佳二人来说,哪怕速度再快,在王辰眼中还是相当于慢动作。
不过王辰并不是要张佳两人达到他看不清的速度,如果真让他看不清,说明两人的实力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王者高阶。
短短两年之内,这都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事情。
在王辰的记忆中,上一世出现了很多王者级别的高手,更有三百王者联手作战的壮观场景。
但是那些王者都是在末日降临后成长起来的,巨大的生存危机,可以毁灭很大一部分人,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可以因此快速的成长。
对于眼下的王辰而言,他不期盼张佳这种天才学生,发挥出太高的实力,只要这些学生证明自己有成为王者的潜力就行。
实力提升是一个比价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哪怕是王辰,当初晋升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如果不是小红出手,他就危险了。
到目前为止,王辰对于武科大学的天才学生非常满意,甚至可以说挑不出这些学生太大的毛病。
灵武1班的学生,“三张”王辰都非常喜欢,对于张佳这个女孩子,他更愿意多给一些关注。
所以此刻看着擂台上的比试,其实王辰随时都准备出手,虽然他很看好张佳,但是如果张佳可能发生意外,王辰立马就会将她救下来。
除了王辰,担任裁判的陈道权,一直都在牢牢的盯着擂台上的两个人。而且他周身的气机已经处于临战的状态,一旦两人发生致命的危险,他会立即出手。
不过陈道权不知道的是,王辰也做好了随时出手救人的准备。
好在张佳没有给王辰和陈道权出手的机会,第三次碰撞中,她故意在攻击的时候慢了半拍,卖给阮穹一个极大的破绽。
这么好的机会阮穹当然不会错过,他手中的匕首极速朝着张佳刺去,预想中能够刺中张佳的脖颈要害,就此取得胜利。
可是没有想到,张佳竟然在瞬间突进他的身体,冒着手臂被他划开一刀的危险,直接将手中匕首抵在了他的肩上。
如果张佳匕首再往前两寸,那么就能立刻割断阮穹的颈动脉。
由于王辰和陈道权都看出来,张佳没有真的要割出那一刀的意思,所以关键时候也都没有出手。
饶是如此,刚才那一幕也万分危险,如果阮穹稍微反应快一点,只需要将手中匕首横着移动半个手臂的距离,就能将张佳腹部剖开。
最后那一刀落在了张佳手臂上,划开一道半尺长的口子,她又用这中两败俱伤的冒死攻击,取得了这一战的胜利。
前面跟马烟对战时,张佳手臂的伤其实都还没有好利索。旧伤未愈,又添新伤,但是她却一点都不在意。
当然看台上的观众,更是连凶险都看不出来,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张佳的匕首已经落在了阮穹肩上。
作为同样擅长刺客之道的阮穹,他当然清楚,自己这个时候已经失败了。他的内心被一种不甘的情绪填满。
只要刚才赢了这一场,他很可能进入最后十人之列,可惜一切都不再有机会,结局已经注定。
现在出招继续攻击张佳已经没有意义,而且阮穹能够感知出来,张佳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警惕。
如果阮穹真的不想认输,张佳一定会毫不犹豫朝着他脖颈划出一刀。同一时间,阮穹的匕首肯定很难接近的张佳的身体。
当然还有个阮穹不想继续出招的原因,他竟然从裁判陈道权老师身上感应到一股强大的危机,好像他一有妄动,就会有极大的危险一样。
出于各种考虑,阮穹将自己不甘心的情绪压制住了,他咽了一口唾沫,喊出那两个让他觉得苦涩无比的字:“我认输……”
“好样的!张佳你真是好样的!”灵武1班的学生们,拿着张连举那个小喇叭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