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病中,闹这些虚礼做什么?”黄越已经进了屋,抢过来一把摁住了他。

“皇上!皇上……”张廷玉已经老泪纵横。

小孙女听说来的人皇上,吓得“扑通”在一边跪了,伏在地上大气儿也不敢出一声。

“万没想到圣驾竟然亲到舍下来!臣惶恐之至!无论怎样还是要请个安的!不然太失了礼数!”张廷玉哽噎着道。

“朕是来探病的,你这样反倒让我不安,就这样半倚着,咱们说话。”

他亲自拿过靠垫在张廷玉身后垫实了,又说道:“怕搅扰了为若霭料理后事,所以直到现在才来看你。”

“人死不能复生,这也是他的命。你是有年岁的人,还该节哀顺变,好生保重身子才是。”

“皇上万几宸翰之中还惦念着臣!臣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皇上赏赐了赙仪,又命所有的军机大臣前来看望,臣已经感激不尽了!”

“去把最好的龙井沏上一壶来!”他对着跪在门口的家人吩咐完,又转头冲着孙女道:“秋妍,快!来见过皇上!”

秋妍听了爷爷的话,膝行几步到了黄越近前:“民女张秋妍见过皇上!”说罢恭恭敬敬的叩了一个头。

“她是……”黄越转头看向张廷玉。

“她是犬子若霭的三女张秋妍,这些日子只有她在我身边,我这心里还稍稍好过些。”张廷玉说着眼里又泛出了泪光。

伏在地上的张秋妍也流出了泪水,却不敢擦拭,只得轻声的抽泣,身子也微微的耸动着。

“秋妍,起来说话,”黄越温声道:“不要拘着了,快拿帕子擦擦。”

“谢皇上!”秋妍又叩了一个头,这才起身站在一边,掏出帕子将眼泪擦了,垂手低头的一声不吭。

在她拿帕子拭泪时,黄越目不转睛的盯着她。

这孩子高挑的身材亭亭玉立,长得眉目如画,秀丽端庄,只是面容有些憔悴,梨花带雨的模样煞是招人心疼。

“你多大了?”

“回皇上,民女是雍正九年生,今年十六岁。”

黄越听了心中更是欢喜,脸上却不能带出来,轻叹一声道:“可怜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没了父亲。”

“你也甭在这里立规矩了,下去歇着吧,有什么需要他们几个太监就侍候了。”

“等你祖父的身子好些了,让你娘带你到宫里去给皇后娘娘请安,就便说说话,心里兴许就能好过些。”

“民女遵旨!”秋妍脆生生的应过,又向黄越和爷爷各福了一福,才转过身款款的走了出去。

张廷玉是何等聪明的人,早就从皇上看秋妍的眼神里觉察出了异样!

除了亲王、郡王的福晋,还有宗室里长辈或平辈的正室,连王爷家的格格都没资格进宫去给皇后娘娘请安。

秋妍母女算什么位份上的人,皇上特意让她们进宫去请安?

二阿哥永琏刚封了亲王不久,接下来必定就要大婚了,却还没听说选中了谁家的女儿做福晋。

难道是秋妍因祸得福,有这个机缘见到皇上,被皇上一眼相中了,有意让皇后也看过,然后再决定要不要选她做瑞亲王福晋?

张廷玉心中一阵暗喜,顿时感觉精神头都好了许多。君臣二人说了一会儿话,黄越便起身要回宫,他说什么也要家人搀扶着将皇上送出门去。

立在宅邸正门前,目送着皇上一行人走远,他转身对管家吩咐道:“让人去传话,叫二少夫人和秋妍到我这里来,我有话说!”

秋妍的母亲听说公公召唤,赶忙和女儿一齐过来。

待她们见过了礼,张廷玉缓缓的对儿媳道:“你们坐下说话,大概你也听秋妍说了,皇上刚刚来过。”

“有旨意让你们母女俩过些日子去宫里给皇后娘娘请安,你们都没有去过,我给你们说说这里面的规矩,省得到时候失了礼数。”

说着,张廷玉便不厌其烦的讲了起来,把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想到了。

看着爷爷炯炯有神的双目和侃侃而谈的样子,张秋妍心中好生奇怪,怎么爷爷的病突然间就好了许多?

自打皇上来探望过,张廷玉的病一日比一日见好,五天后终于能强撑着来养心殿议事了。

“已经是中华帝国了,却还在用着《大清律例》,这实在是不成话!”

黄越道:“正好今天衡臣也来了,今天就把这事议定了,然后着三法司立即抽出人手来编纂。”

“草案出来后还要会商修改,要想青晏二年元旦起施行,还得抓紧些才成。”

“三法司分别上的条陈朕都看过了,总觉得在条款的修改上还有些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

“比如在取消枷号这个事情上,三法司的意见是一致的反对,今天咱们就好好的议一议,把这些分歧都拿出定见来。”

“皇上,”史贻直道:“立法之本意,乃欲使莠民畏刑而知耻,庶几悔过而迁善。”

“水至柔而火至烈,然溺于水者众而亡于火者少。枷号之刑虽对人犯的羞辱过了些,但却能使更多百姓知耻而远罪,免受刑罚之苦,故臣以为不宜轻废。”

“你说的这些本意都不差,”黄越道:“但矫枉也要防着过正,治乱世用重典没有错,昌明之世就不能一味的依靠严刑峻法。”

“就像孙刘氏一个女人家,生生的枷号了两个月,连如厕时都不能避开身边的看守,这种羞辱比要了她的命更甚!”

“换了秉性脆弱些的人,怕是挺不过两个月就绝食自尽了!”

“这种刑罚不仅有失人道,也着实的有伤风化,这不该是立法的本意。”

“千百年来都是这样做的,”刘统勋道:“皇上登基以来已经变革了许多,搁在以前,凌迟、腰斩都是在闹市。”

“让围观的百姓们看得心惊胆寒,才会对律法凛凛畏惧,不敢越雷池一步。两害相权取其轻,有伤风化反而是次要的了。”

“你这话放在以前说得通,”黄越道:“千百年来的历朝历代都是以农桑为立国之本,所以才有士农工商的排序。”

“靠着娴熟的把式代代相承,口口相传,一个大字不识也同样能种好粮食。”

“但今时不同以往了,将来更是这样,不信你们问问陈大受,这几年来田赋在国家岁入中的比例是不是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