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连绵战鼓声响彻夜晚的长安城,北军将士随着城门肃杀的战鼓声,逐渐向着司马门靠近。

但位于长安城内的藁街,着实算不上什么好战场。

尤其是进攻方在一边向南攻打未央宫宫墙,一边还要忌惮于身后的戚里时,自戚里到未央宫北宫墙这不足两百步的狭窄空间,使进攻方根本无法放开手脚,将兵力优势发挥充分。

正如此时,杜延年一边龇牙咧嘴的背靠墙垛,揉着酸涩的肩臂,一边稍侧过头,从墙垛缺口处向外探望时所见。

——叛军,几乎将所有优势兵力集中在了司马门外,长梯等攀登器械也已送达;但狭小的空间,使得叛军根本没有空间安置弓弩部队。

此时此刻,叛军集结约五百精锐,持剑盾长梯,聚集于一块极其狭小的空地——司马门外百五十步到二百步的纵深,以及左右约二百步的宽度。

而叛军的弓弩兵,即便是距离司马门最近的一个,也与未央宫北宫墙隔有百五十步,距离司马门的距离,更是超过一百八十步。

也就是说,从叛军打算大举压上,集重兵强攻司马门时开始,司马门及左右的区域,已经处在了叛军弓弩射程范围之外。

这无疑是让城墙上的守军大松了一口气,好再进行一次轮换,从而维持目前的弓弩火力。

不出意外,杜延年在内的大部分南军遗卒,仍旧倔强的留在了城墙之上。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属于他们的战争。

但对身为将领的虫达而言,此时,却并非是喘息,甚至宣告防守成功的时刻。

接下来,才是这场战斗最艰难的时刻。

——肉搏。

在热武器出现之前,那段长达数千年的冷兵器时代,无论古今中外,无论步骑弓车,战争的结果,往往都是通过近距离肉搏厮杀,方能分出胜负。

即便是西方人借助火药,掀起热武器战争时代初期之事,排队枪毙的战斗方式,最终也同样会演变为优势方的冲锋,以及短兵相接,肉搏血拼。

具体到现在的时间点,以步兵为主的城池攻守战,双方的意图则相对简单一些。

城池攻守战,注定会使防守一方具备更大的战略优势:有高大的城墙作为掩体,以及凭借城墙,达成一定程度上的‘居高临下’。

在这种情况下,进攻方的远程打击手段,往往无法取得太大的效果。

所以,进攻方所要争取的的,就是竭尽所能的将战士推向城墙附近,从而赢得攻上城墙,与防守方短兵相接的机会。

为了激励士卒更加勇敢的攻打城墙,古华夏甚至有一项专门的军功,以奖赏那些勇敢攀登上地方城墙的士卒——先登。

先登者,顾名思义,便是第一个冲上地方城墙之上的士卒。

在一场胜利的攻城战斗中,除去领兵将帅,功劳最大的,往往都是夺得先登之功者。

如此巨大的奖赏力度,便注定了先登之功,并非其字面意义上那般好做到。

——先登之功,并非是第一个踩到敌方城墙之上的士卒可获得,而是在踩上地方城墙的同时,抵抗住敌方士卒的围剿,成功掩护后续部队登上城墙,从而在城墙之上形成‘聚点’,为攻城战奠定胜利基础者,方可获此大功。

这就意味着,那个试图获得先登之功的士卒,非但要幸运的躲过守城一方所有的弓弩箭矢,以及从墙头砸下的巨石滚木,还要在爬上墙头之后,凭借超凡的武力,保证自己在十到三十人的围剿中,活到更多的战友爬上城墙。

而此时的城墙,顶宽普遍不超过五丈。

只要一个‘聚点’形成,就等同于有至少一处可安全攀登的通道,供进攻方将士卒源源不断的送上城墙。

这就意味着,只要进攻方在不超过十米宽的城墙之上,形成一个三十到四十人的‘聚点’,就将大概率取得这场攻城战的胜利。

这,便是虫达非但没有因为敌军火力的减弱感到高兴,反而忧心忡忡的缘故。

——未央宫,虽高约四丈,但顶宽不过三丈有余!

一旦让叛军登上宫墙,那根本不需要三十人,只需要一个十人的‘聚点’形成,虫达就可以开始考虑退守宫内了···

十人的聚点形成,有多容易?

久经战阵,曾追随高皇帝刘邦攻城略地打天下虫达,自是再清楚不过。

——只要有一个士卒冲上城墙,并坚持五息内不死,一个十人的‘聚点’就必然形成!

因为五息的时间,已足以让两名甚至三名敌卒爬上宫墙;即便先前登上宫墙的士卒被放倒,后面爬上来的两名敌卒,也能为后续部队涌上城墙争取足够的时间。

看着重新形成,将敌军阵列保护在身后的巨盾墙,虫达的手指略有些焦虑的敲打在腰间佩剑之上。

“床子弩可还能击矢?”

现在的关键,便是这个时代任何一场城池保卫战中,防守方所要达成的战略目的:通过远程打击手段,避免地方靠近墙体。

巨盾墙形成,意味着常规弓弩将失去大半效果;唯有强弩,尤其是大黄弩以及床子弩这种非人力所能匹敌的大杀器,才能阻止地方靠近宫墙。

“禀将军,四具床子弩皆完好无损,然箭矢所剩无多···”

闻言,虫达下意识一瞪眼,看着低头的军官,只得无奈的将头转回。

床子弩,其矢长九尺,径五寸!

与一棵树木,就能制出数百箭矢的常规弓弩不同;每一支床子弩矢,都意味着一棵比绝大多数汉人还高,且有成年男子手臂粗的树木。

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架床子弩配备的巨大弩矢,都不会超过五十支。

盖因为巨大的后坐力,使得床子弩的寿命极限,普遍不会超过发出五十发箭矢。

就虫达所知,一架床子弩发出二十支箭矢之后,就会开始出问题。

小到绞盘滑脱,大到矢槽被磨平,甚至于弩弦断裂。

今日一战,宫墙上的床子弩平均射出超过三十支箭矢,没有一架出现问题,已经算虫达运气爆棚。

即便有充足的箭矢,那四架在短短几个时辰之内,就射出大半‘职业生涯’的床子弩,也已濒临极限。

非人力上弦的床子弩如此,那需要士卒徒手上弦的大黄弩,更是不用多说——只怕那几十名拉得开十石强弩的勇士,在十到十五天内,已无法拉开一弩。

“宫内可备有巨石滚木?”

话一出口,虫达便苦涩的摇了摇头。

作为政权权利中心,未央宫从建造之日起,其职能就完全不包涵战争。

即便是虫达此时率军奋战的外宫墙,其设计、建造,也几乎没有战争角度的考量。

虫达甚至还记得,当时廷议未央宫建造计划时,相国萧何回答朝臣疑惑时的措辞——如果皇宫都成为战争的第一线,那即便宫墙再如何宏伟,也无法改变什么。

“也不知萧相国可曾料想,有朝一日,未央宫竟要遭今日之难?”

自嘲一笑,虫达面色陡然巨变,苍老而又凄厉的声音,顿时响彻未央宫宫墙之上。

“庶子安敢?!!!”

※※※※※※※※※※※※※※※※※※※※

吱~嘶~

宫墙外,数百甲士严阵以待,耳边却传来一阵刺耳的车轮车辙摩擦声。

不过须臾,片刻之前还斗志昂扬,随时准备在巨盾保护下冲向宫墙的北军将士,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呆愣在原地。

一架架无厢车从阵列两旁驶出,在双方将士瞠目结舌之下,摆在了盾墙之外。

床子弩!

数十架床子弩!!!

看着这数十架刚从武库取出,在宫墙下一字排开的床子弩,无论是列阵与墙外的北军将士,亦或是宫墙之上的强弩兵卒,无一不向这壮观一幕施以注目礼。

随着刺耳的车轮声停息,整个北阙,都陷入一阵漫长的诡静之中。

老虫达那声声嘶力竭的‘庶子安敢’,亦未能将这诡静打破稍许。

北军阵营后,周勃满目庄严的屹立与战车之上,极具仪式感的将青铜盔待上,缓缓拔出佩剑,高高举起。

即便是如此极致的寂静,也让北阙下这数千人知道:当那柄长剑挥下的一刻,便是数十支巨大的弩矢,离弦飞向未央宫墙的时间。

“绛侯!”

“绛侯三思!!!”

在北军将士骇然的目光注视下,总算有一道人影出现在周勃附近,道出了那句所有将士都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

只见片刻之前,尚英姿勃发,挥斥方遒的刘揭,不顾甲胄的散乱,撒丫跑到周勃的战车旁,仰视一拜:“绛侯三思啊!”

“未央者,乃吾汉家皇权之象统;贸然损之,纵新君即立,亦当有后患呐!”

即便刘揭,乃至于在场的所有人,都从未见识过数十架床子弩同时发射的威力,但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看那数十架床子弩架起的方向,分明是平射!

以数十架床子弩,向数丈高的未央宫宫墙平射,那场面···

起码要死几百本族谱!

只需要这几十架床子弩,以相对密集的目标,发射五发箭矢,那宫墙即便侥幸没有坍塌,也必然会造成巨大的损坏。

若是造成那样的后果,那今日在未央宫外的任何一个人,都躲不过族谱几天,九族尽诛的下场——只要坐上皇位的那张屁股还姓刘,身上流着高皇帝血脉的话!

很明显,包括刘揭在内的大部分北军士卒,都对此有着十分明确的认知。

但屹立于战车之上的周勃,却丝毫没有因刘揭的劝阻,而有半分动摇。

周勃心里很清楚,也很明白:代王刘恒成为皇帝,几乎完全没有自己的功劳。

待继承大统之后,周勃在刘恒那里,也几乎没有任何不可替代性——对刘恒儿研,无论是薄昭、宋昌这样的亲信将领,还是柴武、周灶这样‘老实本分’的开国功侯,都比有‘造反’前科的周勃更值得信赖。

若刘恒心胸狭隘一点的话,周勃甚至不排除自己即将因为半年前,那桩未完成的承诺,而被刘恒秋后算账的可能性。

在这种对刘恒登基本就没有出力,甚至还在半年前,与刘恒闹出老大不愉快的情况下,攻下未央宫,就成了周勃唯一的执念。

哪怕刘恒登基时凭借自己,周勃毫无功劳;即便半年前,周勃曾许诺刘恒,要将其扶上皇位,最终却未得成行···

只要此刻,周勃将未央宫攻下,将藏在未央宫内的那几个小崽崽清理掉,待明日,刘恒出现在宫外之时,周勃屹立于司马门之上的城楼,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刘恒喊出一句:陛下,未央宫已清理完成!

周勃,就将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

至于未央宫对刘汉政权的特殊意义···

“顾不上那么多了!”

暗地里一咬牙,周勃便一把甩开站上战车,抱着自己右臂的刘揭,手中之剑猛然一挥!

刹那间,未央宫北宫墙外的天空之上,被一阵骇然巨响所占据。

那,是足足四十六柄床子弩,同时松开扳机时,发出的弩弦轰鸣声。

若是刘弘在场,亦免不得要为这宏伟的场面感叹一句:这,便是冷兵器时代的大炮啊···

不过半息之后,百余步的宫墙处,同样响起一声巨大的响声——足足四十六支床子弩矢,插入石砖垒起框架,泥土夯实而成的墙体的声音。

那一瞬间,每一个立足于宫墙上的强弩战时,都感受到了一阵巨大的震动感。

宫墙上,亦是扬起一阵不小的浮沉。

看着这举世罕见的一幕,作为始作俑者的周勃非但没有感到惶恐,反而是露出享受的神情。

“邵乐啊~”

作为汉初,‘弓弩为王’理念的忠实拥护者,这一幕,便是周勃心目中最美的景象。

陶醉的感叹一声,周勃便稍侧过头,居高临下的看向战车下的刘揭。

“内史勿忧~”

“待未央宫下,某必于新君之面,言内史之勇武!”

略带讥讽的言语出口,周勃面色陡然一肃,重新举起长剑。

“床子弩上扬,击宫墙之上!”

“诸将士,随某杀入宫中,扫灭逆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