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厨很快炒出几个好菜,上了壶最烈的烧刀子。

老十一人独酌,看着刚端上来的羊肉串,心中绞痛。已经两年了,发动了那么多人,诺敏却依然踪迹全无,午夜梦回,他甚至不敢去想那个最坏的可能性。

小六子见他表情不对,暗暗懊悔,光顾着看美人,怎么就忘了提醒一句。烤肉什么的,哪能往主子桌上摆?

“叔叔,给你糖。”一个头顶寿桃发型的小孩不知打哪跑出来,举着手中的麦芽糖,一脸真挚地看着老十。

老十愣了一下:“叔叔不吃糖。”

“可你盯着肉快哭了,是太难吃了吗?阿晙跟你换。”

“没有的事儿,叔叔就是想媳妇了,来,请你吃肉。”老十将一串肉递到他手里。

小孩还是把糖放到了他面前,一本正经地道:“礼尚往来。”

哎哟这哪儿来的萌小孩,站着都没桌子高,裘皮大衣包裹着圆墩墩的小身子,看上去最多三岁,说话倒是老成。

老十笑着把糖收到怀里:“那成,一起吃。”

小孩就笑着把肉往嘴时塞,吃得小嘴巴一鼓一鼓的,时不时还冲老十笑。小六子很是纳闷,自家主子爷何时这般得小孩亲睐了?

小姑娘端了新菜从后厨出来时,阿晙已经被老十抱到了板凳上,吃得满嘴流油。

“阿晙,你怎么又跑下楼了,还跑到客人桌上,还不快下来?”

阿晙往老十的方向靠了靠:“姨姨,客人请我吃肉,盛情难却。”

老十差点把酒喷了:“你家这孩子怎么教的?这么大点孩子怎么成语张嘴就来。”

小姑娘道:“他最近学成语呢,客官莫怪,我这就带他离开。”

“不用,小家伙挺可爱的,再说也吃不了什么。”老十说完自己都惊了,他并不是一个喜欢小孩的人,但对这初次见面的小豆丁却是很有耐心,难道是因为他长得可爱吗?

小姑娘纠结了几秒,便也应了好。

这顿饭是老十吃得最多的一餐了,小家伙奶声奶气的,很多时候连话都说不清,却非要摆出一本正经的大人模样,再加上用对用不对的成语,着实令人忍俊不禁。一顿饭吃完,老十心中畅快许多,差点动了把他带回京城的心思。

小六子牵了马车回来:“十爷,眼下天就快黑了,咱们还是快点去寻客栈吧。”

酒肆是喝酒的地方,并不提供住宿。

阿晙跟着蹭得吃饱喝足,愉快地和他告了别,蹦蹦跳跳地往楼上走去,肉肉的小短腿踩得木质楼梯咯吱咯吱地响:“额莫,吃糖不?”

楼上没人回应,老十心想这娃的娘可能没在家,淡笑着钻进了马车。

京城,金銮殿

诏曰: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嗣后滋生户口,勿庸更出丁钱,即以本年丁数为例定额,著为令。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在江南地区试行足足三年的“摊丁入亩,永不加税”政策终于正式启用。人头税定额定量,百姓再不用因为交不起税而当黑户,政令一下,京郊的百姓率先沸腾,欢心鼓舞。

以京城为中心,政令层层下达,民间一片歌功颂德,赞扬圣君的功绩,名臣的功劳。

推行此令的九阿哥和十三阿哥再次聚焦了所有朝臣的目光。九阿哥已是亲王,封无可封,但他手下办事的却是跟着水涨船高,尤其是三年前得中进士的秦先生,一跃从翰林院七品编修升为五品翰林学士。

别看五品京官听着官职不高,但那是在以清贵出名的翰林啊。五品翰林学士在御前行走,得皇上亲眼些的比三品官都要体面。

十三三年前开始推行新式学堂,磕磕碰碰摸着石头过河,虽还无太大建树,但却多少有了些成绩,尤其是农事学院,产量虽只是稍有提高,但却研制出了在冬天也可生长的大棚蔬菜、水果,极大地丰富了贵族的餐桌,也为农事学院赚得了许多研究经费。

此番两功并赏,晋贝子,重新进入朝堂。

四阿哥的眼睛亮了亮,转头看到九阿哥时,又重新蒙上一层阴翳。老九这几年,风头很盛啊。

九阿哥可不管四阿哥在想些什么,下完朝跟秦先生等人约好晚上得意楼后便匆匆回了府。婉宁正带着三个孩子念三字经,瞧见九阿哥满脸喜色的进屋便放下书本让几个孩子自己玩儿去:“爷,今儿怎么高兴成这样?”

“当然是有好事了,还记得摊丁入亩,永不加税么?”

“记得啊,不是在江南试行么,爷和十三弟这几年年年都往那边跑两回呢,怎么?出结果了?”

“嗯,今儿皇阿玛下诏正式推行了,十三封了贝子,秦先生官升四级,赵正康、柳青他们也各有封赏,晚上爷带他们上得意楼好好喝一顿。”

“应该的,我说爷这么高兴呢。”

“爷高兴倒不是因为这个。”九阿哥从袖口里抽出一卷密旨:“喏,打开瞧瞧。”

婉宁一边打开一边问:“给我的?”

“那当然,这个政策可是你给想到的,皇阿玛总不能忘了你这最大的功臣吧。”